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11
    / 09
    近日,在龙南宝莲山矿区铜多金属矿详查钻探项目中,第三大队利用自主购置的重载吊装无人机进行设备搬运,成功将该技术作为新型钻探勘查方法应用于项目实践。龙南宝莲山矿区地处自然保护区,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传统勘查方法面临诸多困难。采用重载无人机吊装设备既节省时间成本、减少高昂的人力支出,又贯彻了绿色勘查理念,减少了对环境的扰动。重载吊装无人机作业现场作业现场,重载吊装无人机平稳起飞,精准穿越山林,快速抵达指定点位,整个过程高效流畅。单次吊运重量可达220公斤,将设备搬运时间从往常的数天甚至十余天缩短至几十分钟,极大提高了转移效率,为成功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勘查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案。...
  • 11
    / 09
    为强化全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9月9日上午,江苏地研院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知识专题培训。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参加。此次培训邀请教育部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组专家成员、中国矿业大学环境实验中心主任白向玉教授授课。白向玉教授结合丰富的安全检查实践经验,以“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争做实验室安全守护者”为主题,从安全事故警示与反思、实验室安全常见问题与剖析、如何争做实验室安全守护者三个维度展开授课,重点解读了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事故特征,深入分析了实验室危化品管理、气体管理、实验操作、用水用电、个人防护等领域的突出隐患,围绕“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防控体系,讲授了风险评估、安全准入、应急处置等实操要点,为我院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了专业指导。安全管理容不得半点松懈,各部门、单位要压实全员安全责任,对照问题清单开展专项排查,建立隐患整改闭环机制。这是院继召开全院安全警示教育大会之后,面向全体职工开展的又一次安全培训,全体职工要树牢“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理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强化安全管理水平的实践能力,按照安全生产“雷霆”行动工作部署,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以严实作风筑牢安全防线。...
  • 10
    / 09
    近日,中国地质学会公布2024年度地质科技重要进展、地质找矿重大成果名单。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部署,省地质调查院牵头,省煤田地质局研究院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实施的齐河-禹城重点勘查区富铁矿找矿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获中国地质学会2024年度地质找矿重大成果。近年来,省煤田地质局研究院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大需求,加快推进深地资源勘查关键技术研究和地质找矿典型成果转化应用,不断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贡献力量。强化科技创新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制定科技创新三年规划和“双六个一”差异化发展目标,聚焦地质找矿关键技术研究组建攻坚团队,成功获批2025年度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持续开展深地资源高精度探测技术创新、装备研发和应用示范,推动提升复杂地形条件下找矿效率,在煤、铁、金等矿产勘查和煤层气、页岩气等资源调查评价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获评中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地质调查工作成效显著单位(地质找矿类)。创新勘查技术推动找矿工程实践。聚焦深部找矿技术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深地探测、勘查技术创新和应用研究,2项自主创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指导新疆沙吉海二井田完成煤炭资源量备案59691.5万吨;齐河—禹城重点勘查区内李屯地区富铁矿普查新增资源量3794.7万吨,累计8000余万吨,达到大型富铁矿规模;胶东地区“辽上式”金矿找矿应用研究圈定找矿靶区6处,4处已查证见矿。深部找矿技术在中央财政项目、河北及内蒙古地质调查、利比里亚某金矿勘查等工作中推广应用。建强人才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围绕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点工程项目实施青年骨干成长计划,自主培养山东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省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省自然资源青年科技奖等创新人才9人次,完成的“煤下富铁矿找矿理论与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等8项成果荣获中国发明创业一等奖、山东省十大优秀地质科技成果、山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科技奖励,“煤炭资源高精度综合勘查关键技术及应用”等2项成果入选自然资源部“从山顶到海洋”科技成果巡展。...
  • 10
    / 09
    9月5日上午9时40分,受强降雨影响,旺苍县天星镇云峰村5社手板岩发生滑坡灾害,滑坡方量约3000余方,造成5户房屋受损。省地调院所属地环中心服务支撑地方安全转移5户17人,实现成功避险。旺苍县遭遇强降雨,9月4日20时至5日08时,天星镇单站降雨量达138.9mm,地灾风险陡增。广元市地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地灾黄色预警,旺苍县随即提级响应,迅速组织人员转移与隐患巡查。作为驻守支撑单位,地环中心长期派驻专业技术团队扎根旺苍地质灾害防治一线,助力国华镇山坪村5社何家湾滑坡等多起地质灾害成功避险。今年汛期以来,抽调10余名技术人员协助地方开展驻守、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防灾减灾培训等工作。技术人员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及时协助地方有关部门发布预警信息。灾害发生后,团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充分发挥“技防+人防”联动优势,指导和协助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团队凭借丰富的地灾防治经验,结合实时雨情和地质监测数据,提前预判手板岩区域滑坡风险,开展群众疏散撤离技术指导,制定科学转移路线,并运用无人机进行航拍监测,实时掌握隐患点动态变化,协助当地政府有序完成5户17人的安全转移。下一步➤省地调院将进一步发挥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优势,全方位支撑地方筑牢安全防线,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10
    / 09
    为进一步提升全局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与综合业务能力,加快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9月2日-5日,甘肃煤田地质局在兰州举办了盆地能源与矿产资源综合勘探技术培训班,来自局属各单位总工程师、技术骨干及局机关业务处室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结束后召开了全局地质找矿转型发展部署会。此次培训是在全局地质找矿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举办的,课程体系系统而全面,内容涵盖了化探找矿技术链与方法论、岩相古地理与沉积矿产找矿突破、地矿勘查数字化、区域成矿规律与大地构造、航空地球物理、核测井技术及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勘探等多个关键领域。培训师资力量雄厚,邀请了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唐文春正高级工程师、自然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牟传龙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吴冲龙教授等八位知名专家授课,保证了培训质量。参训学员表示,本次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既包含了传统找矿方法的深化与创新,也涵盖了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的探索与应用,既关注基础地质理论的突破,也紧密结合当前能源资源勘探的热点与难点。通过培训,大家系统更新了知识体系,掌握了新方法、新技术,拓展了找矿视野,进一步提升了解决复杂地质问题和推动找矿突破的能力,为推动全局地质找矿工作转型发展,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 10
    / 09
    近日,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江苏长江地质勘查院成功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年度监督审核。此次顺利通关,再次有力印证了三队、勘查院在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领域的规范化、体系化建设成效。审核期间,认证专家组严格遵循审核程序,通过深入细致的文件审阅、覆盖全面的现场查验以及沟通访谈等多维度评估,对三队、勘查院管理体系文件的合规性、运行的有效性以及持续改进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就管理细节的持续优化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下一步,三队、勘查院将以此为契机,精准落实改进建议,持续优化管理流程,深化全员合规意识,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规范的操作、更加完善的体系,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 08
    / 09
    近日,电磁法分院负责实施的宁夏某煤矿地面物探项目取得显著进展。在项目光伏区施工环节,分院凭借创新思路与专业技术,有效破解多重难题,为项目稳步推进筑牢坚实基础。由于工作区内1/3范围为光伏发电区,区内电磁干扰非常严重,为保障数据采集质量,依据设计施工的常规模式已不能满足质量要求,分院集思广益,反复论证,创新采用“先试验、再优化、边施工、边调整” 的工作策略,针对光伏区电磁环境特点开展全天候的专项对比试验。试验覆盖白天、夜间不同时段,结果清晰显示:白天开展瞬变电磁数据采集时,作业区光伏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会严重影响数据有效性。其中,上午时段随着太阳光照增强,光伏设备输出功率同步提升,电磁干扰强度逐渐加大,导致采集数据中出现大量噪点,有效信号提取难度显著增加;中午时段干扰达到峰值,采集数据基本失去使用价值;直至太阳落山后,光伏设备停止运行,干扰信号强度大幅下降,与正常区域电磁环境强度基本持平。依据这一关键试验结论,分院第一时间与矿方深入沟通,最终确定将数据采集时间调整为夜间,从根本上规避了光伏设备电磁干扰,确保数据采集质量达标。夜间作业虽解决了电磁干扰问题,却面临协调、安全与效率三重新挑战。在协调层面,光伏区涉及管理部门、运营企业等多方利益主体,沟通协调难度较大。分院主动担当,积极与各相关方对接,围绕夜间作业时间安排、设备使用权限等核心问题逐一协商,最终达成共识,为夜间作业有序开展扫清障碍。在安全与效率优化上,夜间放线作业存在较高安全隐患,且数据采集效率易受影响。分院通过统筹资源调度,增配多条大线至项目现场,充分利用下午及太阳落山前无法开展数据采集的“空窗期”,集中完成收线与线框布设工作,待夜间仅进行线头连接与数据采集,大幅提升作业效率。同时,为强化安全保障,将每个数据采集组人员从 3 人增至 5 人,进一步筑牢人员与设备安全防线,确保每日预定工作量高效完成。安全始终是项目施工的核心底线。夜间作业期间,分院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全面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不仅为全体作业人员配齐安全帽、反光背心等安全防护设备,还组织开展覆盖作业流程、应急处置等内容的专项安全培训,全方位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实现项目施工全过程“零事故”。此次宁夏某煤矿地面物探项目中,电磁法分院通过创新调整作业时间、高效破解协调难题、严格落实安全管理,既保障了数据采集质量,又推动项目高效推进。其积累的实践经验,为今后在类似复杂电磁环境下开展物探项目提供了宝贵的专业参考,也充分彰显了分院的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
  • 08
    / 09
    8月20日,辽宁省东煤地质一0一队有限责任公司承揽和编制的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平矿等三家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评审会上,由辽宁省自然资源厅组建的专家组通过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分组讨论等方式,对方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方案研究思路正确,工程设计符合矿山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资金预算合理,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经过充分讨论,一致同意方案通过。三家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顺利通过评审,充分体现了一0一队公司在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为后续承揽更大规模同类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 08
    / 09
    9月4日-9月5日,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明率队到集团考察交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吴军虎,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贾满出席座谈交流。杨明一行参观了3S基地、煤航展厅、陕西自然灾害重点实验室、专题地图创新设计中心等,实地了解煤航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方面的实际情况,并在大数据中心观摩了“一带一路”卫星数据中心、生态环境监测、农业农情监测、智慧县域综合管控平台等行业智慧化应用案例。座谈会上,吴军虎对杨明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集团产业布局、科技创新以及近年来在时空大数据综合服务领域的应用实践,并表示希望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融合互促,在西南地区自然资源综合服务领域强化协作、携手共进。集团相关技术负责人围绕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智慧矿山建设、自然资源监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矿山超层越界开采动态监测等关键领域作了专题汇报,全面展现煤航在自然资源数字化综合服务方面的专业能力。杨明对集团的综合实力、发展成就及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前瞻性布局给予高度评价,介绍了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的业务领域与发展规划。他表示,希望双方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搭建常态化沟通桥梁,在西南区域智慧防灾、智慧生态、智慧矿山、自然资源综合服务等重点领域深化对接,探索精准合作模式,为共同开拓市场奠定坚实基础。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土地生态部部长邓学铮、大地投资集团董事长柯军、兴蜀设计集团董事长杨庆、数科公司副总经理孙敏辉、土地集团副总经理石琦等;集团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 08
    / 09
    近日,由勘研总院主要技术支撑的宁夏首个深部煤层气战略找矿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埋深超3800米的复杂构造区成功探获煤层气资源,为我国深部能源接续拓展了新领域。此次找矿突破是勘研总院落实总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及“向地球深部进军”部署的关键成果。针对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的特点,勘研总院煤层气团队以科技赋能,在深化深部煤层气赋存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创新应用有利区优选、精准井位部署、随钻精细卡层等核心技术,为深部找矿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下一步,勘研总院煤层气团队将持续聚焦深部煤储层特性,强化优质煤储层精细刻画与储层改造工艺优选,应用自主研发的大规模压裂技术体系,全力攻坚深部煤层气试气突破,为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央企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