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24
    / 10
    近日,第十三届全国矿山救援技能竞赛在“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山东济宁圆满落幕。山西地质集团在此次国家级高水平赛事中表现卓越,旗下2支参赛队伍斩获8个奖项,其精湛技艺、创新成果与昂扬风貌,赢得了赛场内外的广泛赞誉。牢记国家队使命,以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提升。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山西特勘队作为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中坚力量,在竞赛期间集中展示了9项“五小”成果。其中,“智能多参数地质灾害监测仪”荣获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重点推广应用成果奖。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主任宋元明,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海波等相关领导,莅临山西特勘队展区,认真听取“五小”成果汇报,现场观看“守望者”智能安全帽演示,对队伍以实战创新赋能救援能力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勇担省级标杆重任,展现过硬专业水准。山西地质集团参赛队伍与全国64支精英劲旅同台竞技,在首次纳入竞赛的钻探组高难度科目中,队员们凭借扎实功底和稳定发挥,在车载钻机实操、冲击器拆装、定向仪器操作等环节表现出色,不仅为集团争得荣誉,更展现了山西省在矿山救援与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专业实力,为筑牢地方安全防线树立了标杆。强化集团战略引领,“平战结合”锻造救援铁军。山西地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山西特勘队第一政委江荣在现场表示,集团党委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坚持“平战结合”理念,将以此次竞赛为新起点,持续强化科技建队,提升队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重要训词精神,为履行应急救援使命提供坚强保证。特勘队彰显先锋本色,赛场内外全面丰收。山西特勘队在竞赛中展现了“应急救援先锋”的全面能力。队伍荣膺团体全能二等奖,并在理论考试、车载钻机实操及冲击器拆装、综合技能三个项目中均夺得团体单项二等奖。队员高本龙、冯杰在个人项目中奋勇拼搏,分获综合技能二等奖、战斗员个人全能三等奖及理论考试三等奖,实现了团体与个人双丰收。基层单位扎实建功,三勘院展现专业技术功底。隶属山西地质集团的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在钻井液性能配制这一关键项目中荣获团体单项三等奖,体现了集团基层单位在长期实战和训练中积累的扎实技术功底与高效协同能力,是集团应急救援体系坚实基础的有力证明。昂扬斗志诠释忠诚,拼搏精神闪耀赛场。从赛前刻苦训练到赛场沉着应战,全体参赛队员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展现了山西地质人努力拼搏、突破极限的意志品质和高超技能,他们将把赛场上的战斗力转化为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强大力量。此次竞赛的优异战绩,是山西地质集团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成效的集中展示。站在新的起点,集团党委将始终牢记嘱托,坚决扛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救援能力,把赛场上锤炼的技战术转化为强大的救援战斗力,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24
    / 10
    10月9日,天地地质公司承揽的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国际港智能化铁路场站及保税集结能力提升项目地质勘测工程,在浐灞国际港保税区顺利开工。此举不仅是该公司深耕岩土勘察领域、服务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重要实践,更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提升智能化运营与保税集结能力筑牢地质基础,对助力区域国际贸易发展意义重大。本次地质详勘任务目标清晰,需精准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潜在地质问题,出具专业工程地质评价报告,为后续海关查验库、消防水池(含消防泵房)、门卫及堆场4个单体建筑建设提供关键依据。为保障数据准确,场地布置钻孔88个,设计进尺总深度1275米,预计采集200件地质样品,开展100次标准贯入试验及5.0米深度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工作量安排科学严谨。开工前项目组组织专项安全培训,围绕雨季施工风险,讲解防滑、防触电、防坍塌等注意事项,落实防护措施。开工初期,西安雨季导致场地泥泞,施工受阻,且工期紧张。项目组迅速应对,协调挖机平整场地、抢修临时道路,全体成员秉持 “小雨不停工” 精神,加班加点抢赶工期。后续,项目组将坚守 “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 理念,全力以赴推进勘察工作,确保保质高效完成任务,为甲方交满意答卷,提升公司在岩土勘察领域品牌形象。...
  • 24
    / 10
    10月21日,核调院承担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宁夏北段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开展压裂试气工作,本次压裂试气旨在获取区域页岩气调查评价参数,为下一步探索资源开发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 24
    / 10
    近日,矿业公司编制的《唐家会煤矿国家级绿色矿山自评估报告》,顺利通过国家级绿色矿山遴选。矿业公司在充分了解矿山整体情况的基础上,从矿区环境、资源开采、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低碳、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科技创新与规范管理等六大方面提出整改提升内容;深入“两堂一舍”、车间、塌陷区等矿山的每个角落,查阅大量文件资料,提缺点,找亮点,顺利编制完成评估报告。下一步,矿业公司将优化工作方法,以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为新基准,持续助力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建设,创建绿色矿山服务新名牌。...
  • 23
    / 10
    创新驱动技术破局  工法引领发展提质京能地质获行业工法一等奖近日,京能地质与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富水软土地区逆作先插敞口钢管柱桩一体化施工工法》,在第七届工程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大会上,斩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建设工法单元赛一等工法”。该工法基于京能地质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盖挖逆作法桩柱一体化先插法安装工艺》,针对传统HPE工法在软土地区施工的不足进行创新,该工法将钢管柱底端改为敞口,提前插入桩孔并固定,采用桩柱一体化施工,减少浮浆的影响,优化使用普通混凝土替代超缓凝混凝土,打破材料限制。工法提高了施工效率与质量,适用于盖挖逆作法施工中的竖向钢管柱及工程桩结构,该工法的成功研发与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施工方法在富水软土地区的诸多难题。此次获奖是京能地质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成果,未来将持续深耕技术攻关,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京能智慧”。...
  • 23
    / 10
    10月18日,由省地调院地环所承担的“江西省分宜-丰城地区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袁参1井压裂施工顺利完成,标志着江西省在煤层气勘探领域取得新进展,为后续煤层气井开发压裂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压裂现场袁参1井位于萍乐坳陷带袁村向斜,自今年6月开钻至9月完钻,完钻井深1030米,是我省部署的首口煤层气参数井。针对目标层段,项目组采用电缆传输分段射孔、投球暂堵二次转向活性水压裂工艺,实施大液量、大砂量、大规模压裂工程。压裂现场,共布置压裂泵车7台、混砂车1台、砂罐车3台以及仪器车、软体储液池等设备,围绕井口形成规模化施工平台,确保施工高效有序推进。经过3天的紧张作业,袁参1井顺利完成压裂任务。煤层气压裂作为提升煤层气产能的关键技术,通过高压注入压裂液形成人工裂缝,有效连通井孔与天然裂隙系统,扩大压降范围,从而提高气体解吸速率。该技术已在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地区成功应用。下一步,袁参1井将进入为期数月的排水降压阶段,后续也将进行点火产能测试。...
  • 23
    / 10
    近日,江苏地研院中标国家能源集团“国能燃料智能化系统设备性能试验煤样现场采制”项目,标志着双方在煤炭智能化采制样领域的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该项目聚焦煤炭发电企业燃料智能化设备性能试验,是加强煤炭采制化全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可为发电企业落实“双碳”目标、提升经济效益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在前期承担国能集团“车载移动式机械化煤炭采制样”项目的基础上,江苏地研院持续加快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能力延伸,在实现晋陕蒙区域大规模煤炭采制样无人化、高效化之后,进一步聚焦智能化设备性能试验场景下的煤样精准采制。由此,江苏地研院逐步构建起“规模化作业+精准化设备鉴定”的服务矩阵,全方位覆盖煤炭采制样全流程需求,为业主方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体现了精准对接业主方综合需求、提供一揽子服务方案,一体化服务大型能源企业的综合能力。...
  • 22
    / 10
    近日,省地矿局印发《关于表扬2025年度优秀科技人才及创新团队的通报》(黑地矿发〔2025〕54号),对全局系统内涌现出的优秀科技人才与创新团队进行表彰。省自然资源调查院在此次评选中表现突出,在科研项目、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论文及技术标准等多个领域斩获佳绩,充分彰显了调查院在地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劲实力与人才优势。在科研项目方面,我院作为合作单位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富Ag与富Au中硫型浅成低温热夜矿床流体属性对比研究:闪锌矿和流体包裹体原位分析联合约束》。李成禄负责的《嫩江-黑河地区金银成矿末端效应和找矿标识体系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荣获嘉奖,展现了在基础研究与产学研协同方面的扎实能力。在科技人才方面,我院人才队伍建设成果显著:“大小兴安岭找矿预测团队”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创新团队”,获团队奖励;詹涛荣获“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杨文鹏荣获“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青年科技人才”;张生旭、吕明奇、杨文鹏、石国明、徐国战、李新鹏等6名青年科技骨干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地质找矿)后备青年科技人才”;窦智慧荣获“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这些荣誉体现了我院在地质领军人才、青年科技骨干与科普人才培养方面的系统布局与显著成效。在科技成果获奖方面,由黄春辉、马江水、谷文渤、贾嘉等人完成的《黑龙江省绿色矿山建设评估规范》荣获“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体现了我院在绿色矿业与标准化建设方面的技术优势。在科技论文方面,我院科研人员在国际国内高水平期刊上成果频出:詹涛、张立、李成禄、符安宗、于跃江、于喜洹、刘立芬、刘婷、郑博等分别在《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Environmental Pollution》《Ore Geology Reviews》等SCI期刊及《地质论评》《吉林大学学报》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研究内容涵盖成矿作用、古气候、环境地球化学等多个前沿领域,展现了我院深厚的科研积淀与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在技术标准方面,我院作为第二编制单位参与制定的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钻孔质量要求》(DZ/T 0486-2024)已由自然资源部发布实施,徐文喜、史建民等为主要起草人,体现了我院在推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是省自然资源调查院坚决贯彻局党委科技引领战略、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集中体现。未来,我院将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团队建设,推动地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为全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地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 22
    / 10
    10月10日,我队林草调查规划研究中心成功中标一地、州、市2025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项目,是我队在甘南州中标的第二个此类项目,进一步体现了我队在该领域的市场地位和专业影响力。该项目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准实施,确保土地承包政策的延续性与稳定性,为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权益保障提供坚实支撑。项目涵盖土地权属调查、承包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档案数字化加工等多个方面,将充分利用我队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技术优势,结合地方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该项目将进一步坚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权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制度基础。此次项目的中标,不仅是对我队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的高度认可,也为后续实施该类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队林草调查规划研究中心将组织专业技术队伍,严格依照相关技术规范,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土地权属调查的精准度和效率,优化承包合同管理流程,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 22
    / 10
    近日,由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重庆天然气储运有限公司等共同编制的《气藏型绿色储气库建设规范》(DB50/T 1891-2025)(下简称“规范”)正式获批发布,将于2025 年12月22日正式实施。《规范》深度参考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绿色矿山建设和清洁生产相关标准,精准把握储气库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行业大趋势,紧密结合重庆地质条件与储气库建设实际需求,涵盖气藏型储气库地面环境、建设运行、节能减排、数智化应用四大核心环节,为气藏型绿色储气库建设提供全流程、全寿命周期的科学引领和技术支撑。《规范》的出台,填补了重庆市气藏型绿色储气库建设标准领域的空白,助力重庆气藏型绿色储气库建设实现标准化、科学化,为地方气藏型储气库高质量发展提供引领保障,也为全国和其他类型绿色储气库建设提供了规范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