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17
    / 03
    近日,广西煤炭地质一五〇勘探队喜讯频传,凭借其在地质勘查领域的深厚积累和专业技术实力,接连中标三个项目。这是中煤广西公司实施“12335”战略发展思路以来,在市场开拓和业务推进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百色煤田某矿区煤炭资源详查项目为能源保障与地方发展赋能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满足矿山企业扩大产能的需求,同时,能有效缓解广西能源紧缺现状,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综合运用测量、钻探以及系统采样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手段,对矿区展开全方位、精细化的勘查作业,为矿山实现增储扩能提供坚实可靠的地质依据,为能源开发绘制精确蓝图。来宾市相关矿山监测服务项目科技领航,守护矿山安全防线该项目依托现代智能化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借助航飞三维数字建模与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的强大功能,搭配高精度 GNSS 自动监预警平台,构建起一张严密的实时监控网络,为矿山的安全、有序开采筑牢坚固防线,确保矿山生产平稳有序。梧州地区部分边坡稳定性监测项目精密监测,捍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项目通过高精度全站仪测设基准网,按照设计要求定期对边坡监测点进行动态监测,精准掌握边坡变化规律。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将立即预警,为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争取宝贵时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17
    / 03
    3月13日上午,物探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段建华与来访的山东能源北京探创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广辉一行座谈交流。党委委员、副院长周海燕主持会议,经理层副职领导、总经济师王瑞杰参加座谈。段建华对朱广辉一行到来表示欢迎,对北京探创资源科技有限公司长期以来给予物探院的支持与信任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物探院的历史沿革,主业建设,科技创新,硬件研制,软件开发,聚焦地质找矿及为煤矿增储上产保安,强化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震电融合及远程诊断等自主研发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情况。会上,物探院研究所事业部副总工程师宋利虎介绍了物探院自主研发的煤矿远程地震地质服务系统的研发背景、系统架构、主要功能和应用场景等,详细阐述了远程服务系统在煤矿工作面设计、巷道掘进、工作面贯通和工作面回采煤矿生产全周期的动态地质保障服务,以及远程服务系统在5大煤矿集团公司26对矿井的应用成效。朱广辉对物探院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并介绍了北京探创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情况。他表示,希望双方在工程项目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加强各产业板块的深化协同,推动双方发展迈上新台阶。会后,朱广辉一行实地参观了物探院的物探数据处理、解释中心、计算机集群及Ant-1CE 10Hz节点地震仪设备。地震勘探事业部、研究所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
  • 14
    / 03
    近日,西山建筑矿建分公司承建的西山煤电重点工程——三交一号项目二号场地井下工程建设正式复工复产。三交项目部采取有力举措,严格把关检查,施工有序开展。在二号场地井口,大型起吊机隆隆作响,一个个掘进机部件被装进矿车并运往井下。今年,矿建分公司在井巷工程建设上加大投入,给两个掘进队更换了新的320型和260型掘进机,其中,320型掘进机还是首次在二号场地使用,它将为二期井巷工程的顺利竣工提供坚实保障。2024年,尽管面临设备老化,资金紧张等各种不利因素,三交项目部仍然出色完成了全年2300米的进尺任务,消灭了重伤以上人身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并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减亏指标。2025年,项目部稳扎稳打,全力筑牢安全发展的根基。他们严格按上级要求和施工进度安排,紧盯重点区域,关键岗位和薄弱环节,细化工作方案,强化安全意识。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进姿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矿井工程建设。复工期间,为避免职工出现思想波动、精力不集中、情绪亢奋等“假期综合症”,三交项目部认真组织开展开工“第一课”,层层召开节后“收心会”,教育引导职工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调整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安全生产工作。同时,该项目部还利用班前会仔细检查职工的思想状况和健康情况。矿建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在节前放假和节后复工期间,轮流在场地内蹲点值班,为工程的安全建设保驾护航。...
  • 14
    / 03
    3月10日,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局党组书记、局长彭东晓带队赴阳泉市,与阳泉市政府举行工作会谈,双方围绕进一步加强地质工作支撑服务、深化务实合作进行对接交流。阳泉市委副书记、市长鞠振主持会议并讲话。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一级巡视员王宏伟,地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江荣,阳泉市委常委、副市长耿鹏鹏出席会议。彭东晓对阳泉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山西地勘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省地勘局基本情况、业务工作布局。他指出,近年来,省地勘局与阳泉市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双方围绕地质工作支撑服务阳泉市高质量发展“一市一清单”具体内容,在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修复治理、土壤检测、城市地质调查、古生物化石保护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双方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精准对接需求,继续深化合作,组建成建制地质技术服务机构,共同争取新项目、大项目,为阳泉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地质技术支撑。鞠振对彭东晓一行表示欢迎,对省地勘局长期给予阳泉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谢,简要介绍了阳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指出,省地勘局作为全省地质工作的“主力军”,与阳泉合作基础良好,其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支撑地质灾害防治“三大主责主业”与阳泉发展高度契合。希望双方加强沟通对接,聚焦一市一队、找矿找地、修复休养、防灾减灾、调查普查评估等方面,立足各自优势,积极争取支持,明确合作事项,专人专班推进,形成工作合力,加快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携手打造局地合作典范。阳泉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和支持地勘工作,做好服务保障,及时高效推动相关问题解决。地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江荣具体介绍了改革以来地质集团发展运行情况和支撑服务阳泉工作情况,双方围绕各自需求进行了深入交流。局生态地质处、地质集团经营管理部、二勘院公司、地宝能源公司、检测技术公司、后勤公司和阳泉市财政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 14
    / 03
    近日,由总院生态团队承担的“葫芦素、门克庆矿井地下水流场规律和煤层采动响应及综合防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鄂尔多斯市顺利通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领衔的院士专家组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成果对矿井采动条件下地下水演化规律和矿井水害危险性评价及防范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相关地区和同类企业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专家组对项目创新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对项目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给予了充分肯定。专家组指出该项目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突破,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对推动西部矿区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针对西北干旱矿区“保水采煤”世界性难题,构建了多学科协同攻关机制。研究团队创新运用三维地质建模、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煤矿涌水量和地下水流场规律的精准动态预测,项目构建的“评价-预测-防控”一体化技术体系,为矿区安全生产和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支撑。未来,生态团队将进一步深化全矿区生态修复与资源再生技术研究,打造全国矿区生态修复与资源高效利用创新高地。...
  • 14
    / 03
    3月12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首席专家王瑞湖率领调研组,前往广西煤炭地质一五〇勘探队承担的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项目进行专题调研。广西煤炭地质局党委副书记、局长、总工程师王辉陪同调研。在项目现场,王辉对王瑞湖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衷心感谢调研组的莅临指导。他介绍道,这片工作区的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前期的探测研究已经揭示了该区丰富的煤炭资源量,煤系共伴生矿产的找矿前景同样令人振奋。广西局已组建专业团队,致力于强化项目管理,确保施工的科学性、绿色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力求高质量地完成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任务。调研组在现场仔细查看了钻孔含矿层位岩心,对项目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王瑞湖指出,此次勘查对广西矿产资源开发意义重大,应稳中求进,科学推进探测论证工作。他建议,重点收集并二次开发地质成果资料,并在煤炭资源量中圈定煤系共伴生矿产,为后续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调研过程中,双方还就如何更好地参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王辉表示,广西煤炭地质局将全力以赴参与广西新一轮找矿行动,加强组织协调,确保按时保质完成相关工作任务,为国家和广西的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贡献更大的力量。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处找矿办黄世财、广西煤炭地质一五〇勘探队副队长李波及项目负责人等陪同调研。...
  • 13
    / 03
    近日,中煤地质总局煤航集团与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南大学等联合申报的“中高山-浅覆盖区星-空-地-井快速评价技术”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功获批并正式启动实施。据悉,实施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家面向深地国际科学前沿、立足国内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作出的前瞻性部署,是加速突破关键领域技术瓶颈、强力推动“向地球深部进军”的核心举措,由科技部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体系,自然资源部主导设立、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此次联合申报的“中高山-浅覆盖区星-空-地-井快速评价技术”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包括6个子课题,煤航集团主要承担“区域尺度中高山—浅覆盖区新型光谱遥感找矿模型研建及应用”子课题,同时将参与其它子课题研究。“区域尺度中高山—浅覆盖区新型光谱遥感找矿模型研建及应用”课题重点针对铁、铜、镍等战略性矿产开展成矿特征及赋存规律分析,推动AI与遥感找矿技术深度融合,整理分析区域地质及物化探等资料,系统建立成矿表征指标体系,准确提取成矿表征信息,以及研建“区域尺度中高山-浅覆盖区典型矿床新型光谱遥感智能综合找矿模型”等,进而提升我国深部探测与矿产资源勘查领域技术水平。近年来,煤航集团积极践行“国之大者”,围绕总局“1158”发展战略和“一体四翼两培育”产业发展格局,持续深耕测绘地理信息主业,发挥遥感找矿专业优势服务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目前,煤航集团已按照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要求,组织总局领军级人才和核心技术骨干正式启动项目实施。...
  • 13
    / 03
    据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消息,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主导编制的三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富油煤原位热解术语》《富油煤原位热解可控冲击波致裂施工规范》《富油煤原位热解井下电加热器使用规程》三项标准于2023年5月由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批准立项,重点实验室富油煤团队历时2年完成标准条文撰写,于2025年3月正式发布实施。三项标准涵盖了富油煤原位热解领域的名词术语、致裂技术规范与井下电加热器使用规程。标准首次对富油煤原位热解领域专业术语进行了定义,为原位热解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保障。首次明确了高能冲击波致裂煤层的参数与施工规范,为提升煤层热解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首次明确了高温高压环境下的井下电加热器设计、检测、下井的系统性要求,为原位热解技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三项标准是陕煤地质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关成果的体现,是对4年来陕北富油煤原位热解采油技术攻关科技成果的总结,彰显了陕煤地质集团科技创新实力和科技引领作用。标准发布填补了富油煤原位热解领域的行业空白,标志着富油煤原位热解从技术攻关到标准引领的跨越,是陕煤地质集团加快实施“12333”定位要求与“11563”战略的生动实践。...
  • 13
    / 03
    近日,作为海北州、玉树州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青海中煤水工环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迅速行动,全力做好“两会”期间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次排查工作由水工环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别前往海北州、玉树州,针对高陡边坡、削坡建房区域、在建工程、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等地质灾害高发和重点防范地段,全面且细致地开展拉网式排查。在排查过程中,技术人员充分运用地质无人机航测等先进技术,对地质结构复杂、人员难以抵达的区域进行勘查,详细记录隐患点的位置、规模、变形迹象、稳定性等关键信息。同时,结合现场勘查数据与历史地质资料,对潜在风险进行科学、精准的评估。为确保排查工作高效推进与信息互通,水工环院技术团队与当地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建立了 24 小时沟通机制。针对排查出的隐患点,逐一建立详细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与整改期限,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两会”期间地质灾害隐患整改到位。...
  • 13
    / 03
    3月11日,吉林省地质矿产开发研究院、吉林省第一地质调查所主要领导薛昊日率队到访一零九有限公司,双方围绕深化战略合作、共谋发展新篇章召开交流座谈会。座谈会由一零九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奉春主持,吉林省地质矿产开发研究院、吉林省第一地质调查所及一零九有限公司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上,曹奉春对吉林省地质矿产开发研究院、吉林省第一地质调查所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一零九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核心业务以及技术和人才优势,全方位展现了一零九有限公司在地质勘查领域的综合实力和行业竞争力。同时,对吉林省地质矿产开发研究院在以往合作项目中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给予了高度认可。他表示,自双方开展战略合作以来,始终秉持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下一步加深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一零九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工会主席付建茁表示,在以往共同开展的项目中,双方能够充分整合资源,发挥技术专长,共同攻克技术难关,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也为今后施工此类项目积累了可借鉴的经验。期望双方未来能够继续围绕新的合作项目、发展机遇以及更好地推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薛昊日对一零九有限公司在人才、设备、科研、技术等方面拥有的资源优势以及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详细介绍了吉林省地质矿产开发研究院、吉林省第一地质调查所的业务范围,并对双方可合作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表示,期望双方在巩固往年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充分整合双方的设备资源,提升双方整体科研技术水平,共同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此次交流座谈会成果丰硕,为双方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标志着双方合作交流迈入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新阶段。今后,双方将继续以战略合作协议为指导,紧握过往成果,深耕项目合作、产学研交流、人才培养等领域,共同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持续深化合作,以实际行动推动双方在地质勘查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共同续写合作共赢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