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29
    / 09
    9月26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余文权一行五人到省地质科学研究院进行交流调研。省地质局副局长、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伍青云主持调研座谈会。会上,伍青云从内设机构、组织架构、目标定位、具体职责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对农业地球化学、富硒土地认定、土壤污染调查与修复、农村水源地勘察、地热资源勘查与利用等多个涉农专业、业务进行了深入阐述。余文权回顾了省农业科学院与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的渊源和联系,以“相互帮助、一起做事、共同发展”为核心,从农业地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双方合作的领域和方向。随后,双方参会人员就富硒土地成果开发、全域土地整治、农业大数据与地质大数据融合、地热资源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业场地环境以及农产品场地溯源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领导均表示,要建立联合共建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在业务拓展、创新成果、人才培养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融入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作物研究所、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领导参会,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项目管理处(成果转化处)、地质测试研究中心、地调院和煤勘院代表参加交流。...
  • 29
    / 09
    为扎实推进“十四五”期间海洋预警监测与灾害综合防治工作落地见效,近日,江苏中煤地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卓越的综合服务能力,成功中标上海海洋大学海水入侵观测站建设项目。海水入侵作为典型的海洋灾害,主要指海水沿陆地含水层向陆域方向渗透侵入的现象与过程。该灾害极具破坏性,一方面会导致陆地含水层水质咸化,造成大量机井报废,直接缩减沿海地区淡水供应总量,威胁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另一方面还会引发沿海土地盐渍化问题,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对区域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构成双重挑战。此次中标项目覆盖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座沿海城市,核心工作任务聚焦于构建科学完善的海水入侵监测与风险预警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三大关键内容:一是监测网络建设。将布设16条海水入侵监测断面,同步建成50个海水入侵监测站,形成全域覆盖、精准感知的监测格局。二是风险预警能力打造。依托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重点海岸带区域海水入侵动态的实时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与高效传输,为风险预警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三是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重点开展海平面上升精细化预测、重大承灾体(如港口、堤坝、城市基础设施等)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岸线侵蚀风险评估、滨海生态系统挤压风险评估及城市洪涝事件风险评估,全面掌握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潜在影响。从长远价值来看,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意义深远:不仅能实时掌握海水入侵动态,为当前沿海地区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有效减缓灾害造成的即时损失;还将成为沿海地区长期适应气候变化、平衡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石,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筑牢安全屏障。同时,项目建设严格落实《江苏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2-2030年)》中“建立全域监测网络”的要求,对完善江苏省沿海生态监测体系、提升海洋生态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未来,地研院将以此次项目建设为契机,持续提升海洋环境监测领域技术与服务质量,精益求精推进项目实施,力争将其打造为国内海洋灾害监测与防治领域的标杆工程,为守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 29
    / 09
    9月23—26日,2025全国煤矿充填开采大会在厦门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煤炭学会主办,汇聚了来自全国煤炭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装备制造企业的500余位专家代表。总院受邀参会并发表主旨报告。会议围绕煤矿充填开采的前沿理论、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交流。总院采动空间团队技术总监朱利岗代表总院在大会上作主旨报告,系统介绍了总院的业务范围与技术优势,并重点阐述了在覆岩离层注浆技术领域的核心成果与最新进展。报告内容详实、前瞻性强,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大会期间,总院实施的“夏店煤矿采动覆岩离层与‘O形圈’多位空间复合注浆充填技术应用实践”入选全国煤矿充填开采先进技术与实践案例集,进一步提升总院技术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水平。通过本次大会总院有效提升了在煤炭行业内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并与全国多家矿山企业、同行机构建立了更加紧密的沟通与联系。未来,总院将继续致力于充填开采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为我国煤炭行业的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 28
    / 09
    9月25日,河南省矿业协会矿业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河南省地质研究院召开。省自然资源厅科技与对外合作处副处长王涵到会指导并讲话,省矿业协会会长冯进城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地质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金亮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选举并表决通过了专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及副秘书长。新当选专委会主任宣布了《河南省矿业协会矿业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自律公约》、《2025年工作计划》。王涵代表省自然资源厅科技与对外合作处对专委会下步工作提出要求。冯进城讲话时指出,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矿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专委会要搭建一个开放、共享、协同、高效的矿业科技创新平台,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创新活力,为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贡献新的力量。在学术研讨交流环节,业内专家卢予北、杜虹、马晶星、马天麒分别围绕《河南省岩溶热储埋藏特征与问题》、《基于数字地球的农业地质大数据建设和应用研究》、《矿业设计行业破局尝试和创新》、《工商业储能:为矿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等主题进行分享交流。省矿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古彬,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南地质局副局长王德利,省地质局原二级巡视员张良,省地质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中杰、王剑锋,专委会36个会员单位代表、个人会员代表共50余人参会。...
  • 28
    / 09
    9月19日至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举办,全国35个代表团3420名选手角逐106个项目。陕西省代表团以2银1铜刷新历史最佳,其中省属企业贡献2银。陕投集团所属陕西工程科技高级技工学校3名选手代表陕西出战:曹宇昂获“无人机驾驶(植保)”银牌,杨凡摘“鸿蒙应用开发”银牌。9月23日,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在重庆开幕,2025年大国工匠名单发布,陕西省属企业3名一线技术骨干入选: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电工蔡嵘、宝鸡机床集团班长田浩荣、陕汽控股集团维修电工樊凡,他们扎根一线,在技术攻关等领域成果显著。近年来,陕西国资国企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部署,以完善体系、畅通通道、强化激励推动技能人才量质齐升。本次省属企业技能人才在全国赛场和大国工匠评选中双线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28
    / 09
    为落实2025年全国科普月“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主题要求,近日,由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应急科普 童声颂唱”专题分会场活动在民和县官亭镇举办,青海省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青海中煤队受邀参加。救援队成员赵盛年、衣然作为应急科普专家参加,围绕地质灾害防范主题开展科普宣讲与现场答疑。活动中,科普环节以访谈形式展开,主持人围绕地质灾害防范核心议题抛出问题,两位应急科普专家结合专业背景与救援实战经验逐一解答。针对“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哪些,有什么特征”“受威胁群众如何预防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日常需注意哪些事项”等现场提问,赵盛年结合多年救援案例,详细解析不同灾害的典型表现与防范要点;衣然则以“常见地质灾害识别与避险”为重点,用通俗语言讲解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前兆特征及“垂直逃离”“向高地转移”等科学避险方法,内容贴合青少年认知特点。本次活动通过“线下+线上”同步开展,有效提升了在场师生及观看直播观众对地质灾害的辨识能力与应急避险意识,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将学到的知识告诉家人”,达到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良好效果。下一步,青海中煤应急救援队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各类科普活动,推动应急知识普及常态化,为提升全民安全素养贡献力量。...
  • 26
    / 09
    近日,公司领导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进行座谈交流,双方围绕技术研发与合作、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为后续校企协同创新、共促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座谈会上,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宗兆云对公司一行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表示此次交流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学院副院长孟凡超介绍了学校历史及学院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与突出优势。学院期待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在技术研发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学生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公司领导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业务范围、技术实力、发展规划以及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公司表示,高校是科技人才的摇篮和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空间信息院高度重视与高水平院校的合作。会议还与地学院各系主任、专家教授围绕技术研发与合作、人才培养与交流、科研成果转化开展了深入探讨。此次交流是双方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重要起点。双方一致表示,将以此次座谈交流为基础,尽快推进合作细节落地,建立长效沟通合作机制,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合力,为推动我国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 26
    / 09
    近日,一五三公司成功中标内蒙古大唐国际准格尔矿业有限公司孔兑沟煤矿水文地质类型报告编制服务项目,范家村煤业公司地下水监测井、电缆孔、压风孔及欣源煤矿矸石场地下水监测井工程项目,承揽了内蒙古恒东集团汇隆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项目。通过项目的推进,一五三公司进一步积累了煤矿配套工程的实战经验,强化了在钻探设备运维、复杂地质条件应对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为后续承接同类高难度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公司在煤矿地质服务细分市场中提升竞争力,实现业务范围的进一步拓展。...
  • 26
    / 09
    近日,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陕西分赛决赛在西安圆满落幕。集团凭借在智慧文旅和地质灾害监测领域的创新成果分别摘得文化旅游赛道和应急管理赛道一等奖。 本次大赛由国家数据局、陕西省人民政府指导,陕西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主办,以“数据赋能 乘数而上”为主题,覆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14个赛道,吸引了全省企事业单位的288支团队、800余名选手参与角逐。决赛各赛道评选出一等奖1名。决赛中,集团工程监理咨询分公司地理信息文旅数字化科创团队以“陕西文旅IP生态链数据联动赋能全场景交互体验”为题,系统展示其以地理信息技术构建“文旅IP多形态”产品矩阵的创新实践,通过静态与动态数据采集,团队深化IP本体数据、整合跨场景资源,实现了以数据驱动文旅体验升级和产业发展的良好成效;矿山安全监测团队则以“典型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信息化关键技术及应用”为题,展示数据要素与安全监测技术深度融合的成果,该成果有效提升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精准性与智能化水平,为防灾减灾工作的科学转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实践参考。近年来,集团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发展,依托中国煤炭地质大数据中心,持续推动从单一数据采集向多场景数据应用服务转型,在智慧文旅、安全监测等领域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技术成果规模化落地。其智慧文旅产品已成功应用于甘肃、山西、新疆等黄河沿线省份。同时,集团连续三年承担陕西省煤矿超层越界开采核查任务,并将安全监测技术延伸至公共安全与应急保障领域,为维护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 26
    / 09
    9月24日,矿山透明地质与数字孪生技术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第一届二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京顺利召开。会议旨在总结实验室年度工作,审议开放基金课题,并共商实验室“十五五”时期发展大计。会议伊始,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德高介绍了出席本次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及代表。随后,实验室牵头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昊致欢迎辞。张昊对各位委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他们长期以来对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他强调重点实验室在推动矿山安全技术革新、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使命,期待本次会议能为实验室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本次学术委员会会议的核心议程由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明主持。在王双明院士的主持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宁树正代表实验室向全体委员作了2025年度重点实验室工作总结报告,系统汇报了实验室在科研项目、成果产出、团队建设、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同时,宁树正还汇报了2024年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的验收情况,以及2025年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的设置方案,提请委员们审议。审议环节后,会议进入了热烈的讨论阶段。与会委员们围绕重点实验室在“十五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展开了深入研讨。各位委员畅所欲言,从国家战略需求、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实验室定位与特色、人才培养与引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等多个角度,为重点实验室的中长期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大量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为重点实验室提升创新能力、扩大行业影响力出谋划策。会议最后,特别邀请王双明院士作了题为“煤炭绿色低碳发展的思考”的学术报告。王院士的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分析了当前煤炭产业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探讨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路径与关键技术方向,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刻的启发。本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共有10位委员及代表现场参会。重点实验室各参建单位代表以及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的全体员工共同聆听了王双明院士的精彩报告,共享学术盛宴。本次第一届二次学术委员会会议的成功召开,为重点实验室梳理了成果,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共识,汇聚了智慧,必将有力推动实验室在矿山透明地质与数字孪生技术领域持续创新,为提升我国矿山安全水平与智能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