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12
    / 06
    6月10日,省地勘局与吕梁市政府举行工作会谈。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省地勘局党组书记、局长彭东晓,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熊义志出席,就地质工作支撑服务吕梁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省地勘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宏伟,山西地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江荣,吕梁市政府领导任忠、油晓峰等参加会议。彭东晓代表省地勘局对吕梁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地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吕梁市能源资源富集,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繁重,地质灾害多发易发,我省地勘单位“一局一集团”一直把吕梁作为地质工作的重点服务地市,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开展了地质找矿、地灾防治、生态修复、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矿山企业服务、应急抢险救援等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一市一清单”“一县一专班”工作机制,高质量运行吕梁市地质技术服务中心,精准支撑吕梁市战略决策,与地方政府携手打造局地合作典范。熊义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省地勘局长期以来给予吕梁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希望省地勘局继续发挥队伍优势、专业优势,对接吕梁发展需求,帮助编制矿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谋划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一批找矿项目,共建地灾响应区域中心,培育吕梁市地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市场主体,服务一批科技研究课题,协力打造合作标杆,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吕梁篇章中实现合作共赢。江荣具体介绍了改革以来地质集团发展运行情况和支撑服务吕梁工作情况。双方围绕各自需求进行了深入交流。局有关处室,地质集团有关部门和吕梁市规资局、应急局、能源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 12
    / 06
    为进一步强化青少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6月4日,水环院青年志愿者团队走进西夏区第十八小学开展世界环境日科普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以《捉住温室小怪二氧化碳的地质密码》为题,通过图文展示、生动讲解,向学生们系统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来源、对环境影响、日常减排妙招;借助模拟实验,直观呈现了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进而威胁陆地生态的链式反应,让学生们深刻感知气候变化的严峻性;通过动画科普视频《地质探知——揭秘CCUS技术》,演示了二氧化碳从捕集、运输到安全“封存”于地下岩层的全流程。互动问答环节气氛热烈,孩子们踊跃举手抢答,在轻松氛围中加深了对“双碳”目标及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活动以“科普讲解+实验演示+趣味互动”的多元形式,让小学生在轻松氛围中亲近地质科学,有效激发了他们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与实践热情。今后,水环院将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引导更多青少年成为绿色发展理念的学习者、传播者与践行者,为守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 11
    / 06
    近日,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下发《关于公布2025年河北省科技型企业家、企业“创新达人”、企业典型创新案例选树及宣讲结果的通知》,开滦集团获多项荣誉,其中刘少辉、金旺、吴金江获评河北省企业“创新达人”,化工科技公司“化工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平台”、范矿公司“强化源头管控持续提升商品煤采制化精准度”、国和天翼公司“应急演练容灾切换系统护航银行核心业务”获评河北省企业典型创新案例。此次评选活动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省工商业联合会、长城新媒体集团联合举办,共评选出企业“创新达人”100名、企业典型创新案例100个。活动旨在通过选树企业“创新达人”和企业典型创新案例,激发企业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 11
    / 06
    近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公示2025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竞争性选拔结果,由我局生态大队牵头协助宜春、景德镇、南昌、九江、新余等地联合申报的“长江重点生态区(鄱阳湖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成功入选。项目总投资估算5.48亿元,将获得中央财政资金3亿元,地方整合配套资金2.48亿元。主要采取矿山地质环境隐患治理、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植被养护等修复措施,解决矿山地质环境安全隐患、地形地貌破坏、土地资源损毁、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升鄱阳湖流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筑牢长江流域生态屏障。发挥鄱阳湖平原、赣抚平原、赣西丘陵盆地农业主体功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预计修复废弃矿山图斑525处、面积1011.94公顷,消除矿山地质环境安全隐患143处,新增林地538.94公顷、耕地48.42公顷,土地复垦691.69公顷,植被覆盖率增加78.01%、水土流失面积减少82.31%,水源涵养量增加率10%,并将改善26.32万人的人居生活环境,吸纳和推动至少1万人就业。与历年申报的同类项目相比较,此次入选项目地域跨度最广、整合难度最大,将在3年内落实各项任务。2022年以来,我局在国家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地下水污染防治等重大生态修复系统工程中,协助地方政府申报成功5个示范类项目,累计争取中央资金15亿元,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中持续彰显地质力量。...
  • 11
    / 06
    近日,院党委书记张谷春带队赴物探技术中心新疆呼图壁县东沟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项目开展基层调研,并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党委委员、总工程师王彦君参加活动。张谷春认真听取项目进展汇报,详细查看作业环境,对团队创新采用“无人机测量+地面物探+井下测量”立体探测模式应用成效,对项目组攻克复杂地形测绘难题的创新实践给予高度肯定。他强调,要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改进作风的“指南针”,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全面查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扎实整改落实,确保纪律意识入脑入心、执行标准见行见效。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动学用结合,将理论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技术创新的强劲动力,降本增效的有力抓手,安全生产的坚实保障,实现“党建红”与“科技蓝”深度交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项目高质量推进。王彦君对项目管理提出精细化要求,强调要严格落实项目全流程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细化工作标准,加强对探测数据采集、分析等环节的质量把控,按照“三边”工作要求,及时审查校对原始资料、优化设计方案,确保成果科学性和有效性;要树立全员安全生产意识,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红线,加强劳务人员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野外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人员安全防护,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重视野外防火安全,切实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为项目顺利实施保驾护航。科技质量部(安全环保部)、煤炭地质科研团队相关人员参加活动。...
  • 10
    / 06
    随着“龙舟水”强势来袭,各类地质灾害频发,为响应梅州市各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关于“龙舟水”期间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全覆盖巡排查工作的部署,广东局一五二队先后派出41人次深入一线开展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工作,为梅州各地防汛减灾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撑服务。在梅江区、梅县区、丰顺县、蕉岭县等各镇的巡查现场,技术人员对地灾隐患点屋后边坡及房屋周边挡土墙、截排水沟是否有裂缝、变形、堵塞,能否正常排水等进行“地毯式”排查,通过现场拍照、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对155个隐患点进行全方位记录,并认真填写巡查表,及时将详实的巡察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同时提出科学合理的处置建议。技术人员还化身“安全宣讲员”,走进近百户村民家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知识,提醒群众汛期要做到“住上不住下、住前不住后”,降雨期间及降雨后一周内“不清水沟、不挖坡脚、不走山路、不靠近山坡体”,并讲解险情发生时的逃生路线等,切实提升了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10
    / 0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责任,筑牢生态屏障,我队实施的“邢台金隅咏宁水泥有限公司黑山西水泥用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第四年度地质环境监测工程”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野外调查与样品采集工作已顺利完成,相关样品已送交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自承接此项任务以来,我队高度重视,迅速响应。项目团队第一时间集结精锐技术力量,对项目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与研究。工作伊始,便系统梳理了矿区历史资料、深入解读“二合一”方案的核心要求,细致回顾了上一年度监测工作的成果与经验,精准锚定本年度监测工作的核心目标与具体任务内容。为后续工作的精准、高效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人员进行水位测量工作此次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不仅是我队优质高效完成项目交付承诺的具体体现,更是我们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的生动实践。通过规范、科学、严谨的监测工作,为矿山企业履行环保责任、政府实施有效监管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后续,我队将紧密跟踪实验室分析成果,结合野外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编制高质量的地质环境监测年度报告,为矿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 10
    / 06
    近期,公司在工程勘察市场拓展与项目中标方面佳绩频传,工程勘察事业部本部及下属广东分公司深耕市场斩获佳绩,接连成功中标大型勘察项目,为公司发展注入全新动力。在积极响应局(集团)“一根基、三支柱”产业布局与高质量协同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公司深入分析市场动态,精准布局业务发展。5月,工程勘察事业部招投标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本部成功中标了南安市杨子山文旅转型利用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项目,勘察咨询费金额787万元;同时,广东分公司充分发挥属地优势,分别中标了“番禺区金光大道(金山大道至富怡路段)工程”与“广州环两山片区地下管网完善工程—派潭镇排水系统更新改造提升工程”两大项目,两项目勘察费用合计约1200万元。公司在工程勘察项目中标和市场拓展中取得的重大突破,是公司战略布局与市场拓展的生动实践。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市场,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为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 10
    / 06
    近期,门克庆项目部完成注浆施工中的关键环节—注浆管线换新工作,为项目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注浆管线作为浆液输送的核心载体,在注浆工程施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原老旧管线已承载了近70万吨矸石,折合160余万m³浆液运输任务,随着注浆压力的升高,对注浆管线承压能力要求也在提高。为保障项目安全生产,门克庆项目部采用“人工巡查+无人机视频巡查”双模式巡视管线系统,发现多处管路转弯处外侧及下坡点管线磨损掉1/2的壁厚,成为“带病”管线。为此,门克庆项目部制定“分区分段、错峰作业”注浆管线换新方案,实施“旧管拆除—新管安装及焊接—气密耐压检测”流水作业,历时5天完成管线更换任务。目前,已有效消除注浆管线浆液渗漏等风险隐患点,为项目实现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 09
    / 06
    在新疆塔城地区,一条全程超60公里的临时公路横跨草原,为当地牧民铺就便捷出行的通途;在无垠的戈壁沙漠,救援队伍无畏风沙,成功营救受困长达20多小时的同胞,让他们得以脱险;在一个个项目现场,“毡房课堂”生动开讲,把民法典、宪法的精神转化为牧民们容易理解的语言,加强了与当地群众的沟通交流……新疆,在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也面临着地质灾害、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并重的挑战。山东煤田地质局下属规划勘察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坚守“地质报国”初心使命,扎根新疆,深耕矿产资源勘查与安全服务领域,用科技力量筑牢资源基石,以实干实绩书写地质援疆的时代答卷。野外工作精准治理,打造矿区安全新标杆新疆昌吉州准南矿区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采空区,存在水、火、瓦斯等诸多隐蔽致灾因素,对当地煤矿生产造成巨大威胁。研究院凭借专业技术优势和矿区灾害防治工作的丰富实践经验,毅然扛起打造矿区综合安全评估“昌吉模式”的重任。与单一的安全评估相比,综合评估能够更加有效更加全面地发现潜在的隐患,但同时也对评估单位的人员、技术、装备、管理、经验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研究院成立了专门的专家技术团队。历时5个月,研究院专家团队深入几十个矿区,着眼于源头防范事故风险,从水、火、瓦斯、冲击地压等7个方面,实施了水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钻探、“一矿一策”专家会诊等工作,查明了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灾害的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体及其他在采动应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灾变地质体,特别是瓦斯赋存异常区域及易突出区域、富水异常区及易突水区域,老窑、采空区以及顶板、冲击地压、火区等致灾因素。功夫不负有心人,研究院顺利完成了昌吉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启动的昌吉州准南矿区安全评估项目,为矿区各煤矿提供有针对性的灾害防治措施,为全国矿区安全生产提供了“山东方案”。技术攻坚,推动能源资源增储上产新疆哈密大南湖,是新疆重要的煤炭资源开发基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煤炭储量和优越的开发条件。研究院充分发挥在煤炭勘查技术领域的突出优势,支撑新疆大南湖煤炭基地建成年产1000万吨的大型露天煤矿,推动建成“西电东送”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筑牢根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院专门抽调一批技术骨干组建团队,针对工程量大、工期紧、煤层复杂、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创新采用了以地震、钻探为主,测井、采样测试、化验、抽水试验等多种勘查手段协同配合的综合勘查方法。通过研究院的不懈努力,完成了新疆哈密市大南湖矿区二井田煤炭勘探、大南湖矿区二区F1南井田煤炭详查勘探、大南湖矿区三号井田煤炭勘查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精准查明了可采煤层赋存范围以及煤的工业用途及开采技术条件。相关项目成果为掌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矿产资源赋存情况,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为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贡献了力量。科技赋能,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新疆沙吉海地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的重要节点,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西北部,地理位置偏远但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为践行地质报国初心使命,研究院扎根沙吉海矿区,加强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攻关,全力助推新疆地区的资源开发,推动民族区域经济振兴。研究院先后完成了沙吉海一井田、二井田、三井田的勘探工作,以及水害探查等多项煤炭资源勘查及矿山服务项目。在勘探过程中,面对错综复杂的地质条件,通过技术创新,成功施工了多个千米级深孔,构建了涵盖煤质特性、岩石力学、气体组分等多维度的地质数据库。这些成果不仅填补了区域内深地资料的空白,还为亿吨级资源的备案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有力地推动了沙吉海矿区资源开发的进程,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从天山南北到戈壁深处,新时代地质人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智慧守护能源命脉,用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踏上新征程,担当新使命。未来,研究院将胸怀“国之大者”,以科技创新赋能新疆能源开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