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04
    / 11
    近日,总院生态环境团队申报的《钻孔堵漏注浆结构及钻孔堵漏方法》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总院聚焦于中西部地区的侏罗系煤矿,针对巨厚砂岩含水层强富水性,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造成注浆效果差的问题,研发的这种新方法,通过将微生物悬浮液和胶结液精准送入泄漏通道或水泥裂隙中,利用微生物的封堵特性,实现对较小缝隙的有效封堵,从而保障煤矿的安全、绿色开采。这一专利的研发,为总局及总院在防治水业务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对进一步提升总院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04
    / 11
    近日,青海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联合省应急委,省安委会、省抗震救灾、防汛抗旱和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省应急管理厅、省消防总队及海东市政府举办“昆仑·2024”地震综合实战演练。青海中煤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西北中队、青海省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青海中煤队参与本次演练。本次演练聚焦青海灾害特点,以地震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事故灾难救援为主线,模拟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发生里氏6.3级地震,造成人员埋压、建筑物倒塌、基础设施受损,医院、学校、商场、居民区等多处受灾,油库、矿山、机场、隧道、水库等重要设施和重大工程出现险情。重点检验多灾种突发状态下省市县三级一体化指挥调度机制和应急响应、远程机动、协同处置、救援保障等应急处置能力。演练中,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西北中队出动30余人次、救援车辆7辆、矿山救援装备1台套参与本次演练,并在演练中担负矿井被困人员抢险救援任务。在演练中,队员们身着专业救援服、携带救援装备,以最快的速度响应,迅速集结,展现出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应急反应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事故情况,队员们沉着冷静,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能,有条不紊地展开救援行动,熟练地操作着大口径救援钻机,争分夺秒地抢救“被困人员”,为生命开辟通道。青海省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青海中煤队在模拟的地震灾害场景中,承担了次生灾害监测的重要任务。20名专业救援人员使用2台便携式地基合成孔径雷达、2台便携式滑坡监测位移计、3台便携式滑坡监测裂缝计对滑坡体进行实时监测,在确认滑坡稳定之后,将数据上报至总指挥部,以便于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对后续开展的建筑物垮塌和山体滑坡地区人员搜救、林区起火扑救、机场人员疏散和隐患排查、隧道顶板坍塌和桥梁受损应急处置等科目实训,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据统计,此次演练共有53家单位、37支应急救援队伍、2400余名救援人员、600余台车辆、18000余套装备设备和2000余人次群众参演,累计合练、预演90余次。通过演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和处置流程得到进一步检验,各参演单位、队伍和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青海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抗大震、抢大险、救大灾”的应急救援准备更加充分有力。...
  • 31
    / 10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26日,由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与西安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富油煤绿色低碳开发学术会议暨第六届绿色勘查科技论坛”在西安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邱爱慈院士、王双明院士、李宁院士作特邀报告,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院士、赵文智院士出席会议。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许秋雯,陕西省能源局副局长蔡选良出席并讲话。陕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军,西安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邓军致欢迎辞。陕投集团副总经理、陕煤地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谢辉主持开幕式。本次学术论坛还邀请了陕西省国资委创新工作处处长郑玲、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朱周岐、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院长侯登峰、陕投集团副总经理毛冬红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陕煤地质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卫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冯西会、韩志雄、姬永涛参加会议。 谢辉首先对出席学术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开发富油煤对缓解我国紧张的油气资源供应局势,实现煤炭绿色开发和低碳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年1月15日,由陕煤地质集团历时三年研发的富油煤原位热解开采先导性试验成果在榆林对外发布,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相关部委、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举办本次论坛旨在聚焦前沿理论与技术,共同推动富油煤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构建富油煤开发利用大产业格局,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赵军在致辞中指出,作为陕西省重要能源企业,陕投集团近年来围绕落实能源保供,积极践行“双碳”战略,形成了“风光水火储”全业态的能源业务布局。陕煤地质依托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在煤系矿产资源精细勘查、矿井地质服务、生态治理修复以及清洁能源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在陕投集团现代能源产业集群建设中发挥了“内脑”和“先行军”作用。特别是成功提取全球第一桶原位热解煤焦油,在煤炭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他表示,要以学术交流为契机,通过技术交流促进技术革新,为持续推动我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国家清洁能源事业发展作出贡献。邓军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西安科技大学聚焦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他表示,富油煤的绿色低碳开发已经成为新时代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次科技论坛设置了富油煤精细勘探与评价技术、原位热解选区地质评价技术等7个报告主题,将对我国富油煤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为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许秋雯在讲话中指出,陕西作为我国能源大省,富油煤资源丰富,推动富油煤开发利用,既是实现煤炭清洁低碳发展的新路径,也是增加国内油气供给、缓解油气对外依存度的战略选择和有益补充。陕煤地质集团打通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采油工艺,实现煤田采油从“0”到“1”的突破,为煤炭资源低碳开发利用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她强调,要充分利用西部地域资源优势,做好清洁能源就地转化与富油煤资源原位热解开采多元耦合科技攻关,推进实现富油煤工业化开发,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科技领域的贡献。 蔡选良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我省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关中能源接续区和陕南绿色能源区为依托,积极引领和助力化石能源清洁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能源强省目标以及建设西部强省做出更大贡献。他表示,希望陕煤地质集团充分利用当前国家能源政策形势和行业发展机遇,建成国内首个煤炭地下原位热解先导试验示范工程,形成一套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高效清洁利用技术新体系,打造陕煤地质集团响亮名片。开幕式后,邱爱慈院士围绕“可控冲击波支持富油煤传热传质研究”作特邀报告,就可控冲击波的技术原理及技术在煤矿瓦斯治理、非常规油气增渗增产、富油煤原位热解开发等多场景的应用前景,展示了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王双明院士作了题为“富油煤主要特点与绿色低碳开发”的特邀报告,就富油煤的油气资源属性和发展规划做了详细介绍和专业解析。李宁院士在“井场二维核磁测量煤焦油产率的方法原理及最新装备”特邀报告中,聚焦富油煤的二维核磁识别技术,围绕富油煤的快速识别与预测提出意见建议。会上,还有来自陕煤地质集团、西安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新疆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的十五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就富油煤资源的地质特征、催化热解、油气产出机理等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及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等问题建言献策。本次论坛由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重点实验室、《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编辑部承办。有来自吉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等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300余位学者参加论坛。...
  • 31
    / 10
    10月29日,由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主办的“双碳”愿景下生态地质调查与生态修复高级研修班在济南举行。省煤田地质局党委书记、局长范宇新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回寒星致辞,省煤田地质局党委常委、副局长徐志强主持开班仪式。靳奉祥、陈飞勇院士及业内著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省煤田地质局总经济师、二级巡视员杨平,首席专家王怀洪出席活动。范宇新讲话范宇新在讲话中指出,今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考察,寄予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深情厚望。本次研修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的具体举措,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近年来,省煤田地质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地质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创新实施“113388”发展战略和思路,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应急救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多项工作走在全国煤田地质行业前列。希望各位学员积极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努力将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推进生态地质调查与生态修复事业的有力举措和强劲动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回寒星致辞回寒星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省政府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印发了《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规划意见。开展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系统谋划“十五五”耕地保护、山水治理、矿山修复、海洋修复等专项任务,完善沿黄、沿海、沿大运河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体系。省煤田地质局积极响应国家和我省在生态地质方面的号召,承担了多个省级地质勘查项目,承揽了全省首个湖泊多样性生态地质调查项目“山东省南四湖地区1:5万多项性生态地质调查与评价”项目,为推动生态地质调查工作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希望各位学员在这次研修班上学有所成,勇攀科学高峰,进一步提升全省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水平。靳奉祥院士作学术报告陈飞勇院士作学术报告本次研修班是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4年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项目计划之一,在省自然资源厅指导下,由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承办,省地质调查院、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省地质学会、省矿业协会协办,特邀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参会。研修班为期3天,围绕矿山绿色开采及生态修复、滨海湿地碳汇调查监测技术与应用、湖泊生态保护修复、黄河流域生态地质调查等主题,邀请院士专家专题授课。全省从事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修复相关管理人员,从事生态地质调查与生态修复研究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参加研修。...
  • 29
    / 10
    近日,中煤江南承办的广州市白云区石灰岩地质桩基工程技术交流会暨“植桩工法”项目观摩会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总结石灰岩区域地质勘察、桩基设计与施工、溶土洞处理等技术经验,提升建筑质量与技术水平,为广州白云区建筑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中煤江南(广东局)党委副书记、局长、总经理刘金森出席会议并致辞。广州市白云区住房建设和交通局四级调研员谢唯林、广州市白云区建筑业联合会会长沈怀忠、建华建材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永光出席会议。刘金森致辞时指出,白云区大部分区域属于石灰岩地区,地质情况复杂多变,溶土洞发育强烈,探讨和交流典型灰岩岩溶发育特征、探测方法、基础选型、地基处理、劲性复合桩等绿色基础施工工艺和工程案例,对进一步增进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城市能级品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煤江南将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优势,不断加强企地联动和技术交流,为白云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地质人贡献。中煤江南(广东局)副总工程师、首席专家组组长李兴林和广东中煤江南工程勘测设计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廖先斌向与会人员分别分享了岩溶地区地基处理与桩基础施工工艺和白云区岩溶发育特征及针对性探测方法运用。 技术交流后,与会人员前往“植桩工法”元宇宙未来世界项目观摩。该项目地质为石灰岩地质,勘察揭露溶洞、土洞,多层楼房基础应用“搅拌植桩”工法,提高了溶洞上部土层地基承载力,植入预制桩,在质量、工期、成本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次会议由广州市白云区建筑业联合会主办,得到广州市白云区住房建设和交通局指导,联合承办单位还有中煤江南市政建设(广东)有限公司、广东中煤江南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建华建材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参加会议的有建设单位、投资、建设管理、勘察、设计、施工、造价咨询、材料供应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及代表共计120余人。...
  • 29
    / 10
    近日,地质集团上海公司成功中标美团公司上海科技中心项目冷冻工程项目。该项目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定海社区N090603(大桥街道119街坊),由四个地块组成,采用了地下冻结加固技术,该技术解决了地下建筑物施工中的透水、溶洞、泥砂、淤泥等各种复杂工况,避免地层变形和塌陷,以“冻结法”为核心的特殊凿井方法,将一定范围内的土层冻起来,形成一个“冰冻的护甲”,确保施工安全,适用于城市建设、路桥、地铁施工及国防工程冻结等领域。该项目的中标是地质集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聚集主责主业,持续拓展新业务领域,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突破性成果。同时,通过此项目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央企奠定了合作基础,为后续项目承接提供保障。...
  • 29
    / 10
    第十一届“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2024)暨第三次理事扩大会议”于10月23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会上物探研究院荣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推广试点单位批准并授牌。授牌仪式上党委委员、副院长陈方敏代表单位进行现场发言,他首先感谢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各级领导专家关心支持物探院成为科技推广试点单位,预示着在地球物理领域的科技推广工作中将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他强调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充分发挥试点单位的平台作用。一方面,坚持创新引领,遵循“四个对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加强科创团队建设和科研人才培养,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为地球物理领域的科技进步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加强与学会兄弟单位的合作交流,积极开展科技推广活动,将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和装备分享给更多的同行和社会大众,努力推进地球物理行业的发展。此次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共开辟了36个分专题会场,133个分专题逾3900场学术报告进行了交流和研讨,来自全国产学研用单位4400余名地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院首席专家林建东在大会上对“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规范”进行了现场宣贯,并在分会场做了“物探新技术在煤矿安全智能高效开采中的应用”专题报告,主持了“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第30专题专题会场的报告交流。...
  • 28
    / 10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26日,由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与西安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富油煤绿色低碳开发学术会议暨第六届绿色勘查科技论坛”在西安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邱爱慈院士、王双明院士、李宁院士作特邀报告,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院士、赵文智院士出席会议。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许秋雯,陕西省能源局副局长蔡选良出席并讲话。陕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军,西安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邓军致欢迎辞。陕投集团副总经理、陕煤地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谢辉主持开幕式。本次学术论坛还邀请了陕西省国资委创新工作处处长郑玲、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朱周岐、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院长侯登峰、陕投集团副总经理毛冬红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陕煤地质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卫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冯西会、韩志雄、姬永涛参加会议。谢辉首先对出席学术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开发富油煤对缓解我国紧张的油气资源供应局势,实现煤炭绿色开发和低碳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年1月15日,由陕煤地质集团历时三年研发的富油煤原位热解开采先导性试验成果在榆林对外发布,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相关部委、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举办本次论坛旨在聚焦前沿理论与技术,共同推动富油煤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构建富油煤开发利用大产业格局,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赵军在致辞中指出,作为陕西省重要能源企业,陕投集团近年来围绕落实能源保供,积极践行“双碳”战略,形成了“风光水火储”全业态的能源业务布局。陕煤地质依托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在煤系矿产资源精细勘查、矿井地质服务、生态治理修复以及清洁能源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在陕投集团现代能源产业集群建设中发挥了“内脑”和“先行军”作用。特别是成功提取全球第一桶原位热解煤焦油,在煤炭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他表示,要以学术交流为契机,通过技术交流促进技术革新,为持续推动我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国家清洁能源事业发展作出贡献。邓军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西安科技大学聚焦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他表示,富油煤的绿色低碳开发已经成为新时代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次科技论坛设置了富油煤精细勘探与评价技术、原位热解选区地质评价技术等7个报告主题,将对我国富油煤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为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许秋雯在讲话中指出,陕西作为我国能源大省,富油煤资源丰富,推动富油煤开发利用,既是实现煤炭清洁低碳发展的新路径,也是增加国内油气供给、缓解油气对外依存度的战略选择和有益补充。陕煤地质集团打通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采油工艺,实现煤田采油从“0”到“1”的突破,为煤炭资源低碳开发利用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她强调,要充分利用西部地域资源优势,做好清洁能源就地转化与富油煤资源原位热解开采多元耦合科技攻关,推进实现富油煤工业化开发,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科技领域的贡献。 蔡选良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我省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关中能源接续区和陕南绿色能源区为依托,积极引领和助力化石能源清洁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能源强省目标以及建设西部强省做出更大贡献。他表示,希望陕煤地质集团充分利用当前国家能源政策形势和行业发展机遇,建成国内首个煤炭地下原位热解先导试验示范工程,形成一套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高效清洁利用技术新体系,打造陕煤地质集团响亮名片。开幕式后,邱爱慈院士围绕“可控冲击波支持富油煤传热传质研究”作特邀报告,就可控冲击波的技术原理及技术在煤矿瓦斯治理、非常规油气增渗增产、富油煤原位热解开发等多场景的应用前景,展示了院士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王双明院士作了题为“富油煤主要特点与绿色低碳开发”的特邀报告,就富油煤的油气资源属性和发展规划做了详细介绍和专业解析。李宁院士在“井场二维核磁测量煤焦油产率的方法原理及最新装备”特邀报告中,聚焦富油煤的二维核磁识别技术,围绕富油煤的快速识别与预测提出意见建议。会上,还有来自陕煤地质集团、西安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新疆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的十五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就富油煤资源的地质特征、催化热解、油气产出机理等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及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等问题建言献策。本次论坛由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重点实验室、《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编辑部承办。有来自吉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等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300余位学者参加论坛。...
  • 28
    / 10
    10月25日, 由国家数据局等15个部门联合举办的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集团工程监理咨询分公司“数字赋能场景焕新陕西‘非遗+景点’新体验”智慧文旅团队荣获全国总决赛文化旅游赛道二等奖。“数据要素×”大赛是国内首个聚焦数据要素开发应用的全国性大赛。本次大赛以“数据赋能,乘数而上”为主题,聚焦数据要素重点应用场景,孵化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创新企业,培育一批数据要素优秀产品,发掘一批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共设置工业制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医疗健康、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12大赛道。自五月份大赛启动以来,来自各行业、各地区近2万支队伍踊跃参赛,最终120支队伍脱颖而出参与全国总决赛。集团智慧文旅团队是陕西省唯一获得总决赛参赛资格的团队。本次总决赛答辩由工程监理咨询分公司科研副总经理王江涛带队参加。答辩中,项目团队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陕西文旅资源传承保护和数字化进程、煤航数字化赋能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全面展现了煤航在地理信息技术赋能陕西文化旅游的数字化建设成果。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熊绍员,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国家中医药局副局长王思成,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等领导专家出席颁奖仪式。刘烈宏在致辞讲话中指出,大赛已经成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抓手,在树标杆、提品质、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统筹推动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深入推进数据开发利用,持续做好大赛后半篇文章。近年来,集团积极投身数字中国建设,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投资建设了大数据中心,数智赋能智慧矿山、智慧管道、智慧生态、智慧应急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依托陕西文化大省,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赋能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优势,先后开展了“国家文化公园沉浸式体验中心”项目,助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化建设;承担了陕西省图书馆、陕西省文化馆以及延安、汉中等地沉浸式文化展馆建设,创新打造沉浸式智慧文旅新业态。相关成果先后荣获智博会数据要素创新应用优秀成果奖、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数字科技(元宇宙)创新应用优秀成果、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创新秀”二等奖等多项荣誉,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煤航方案。...
  • 28
    / 10
    近日,中煤长江地质集团三队凭借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丰富的施工经验,成功中标江苏省溧水火山岩盆地多金属矿勘查岩心钻探项目。该项目是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支撑江苏省大型资源基地建设的重要项目,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推进江苏省战略性矿产及特色矿产找矿工作。下一步,中煤长江地质集团三队将发挥专业技术实力,严格按照项目要求,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有序施工,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