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25
    / 11
    近日,由第十大队自然资源调查院承担的江西省乐平市杨家坞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通过江西省矿产资源保障服务中心组织的成果报告评审,获评良好级。该项目为省级财政出资2022年度地质勘查项目,采用地质测量、物探、槽探、钻探等技术手段,辅以构造专题研究,初步查明了普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化蚀变等地质特征,刻画了赣北塔前-赋春地区中生代以来构造变形特征及序列,初步构建了该区钨铜多金属成矿构造模型,推断了普查区深部地质结构,并择优进行了钻探验证,总结了区内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成矿有利部位,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方向。...
  • 25
    / 11
    11月18日至20日,在广东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改革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广东省“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中,中煤江南(广东局)勘测公司党支部《“一抓一稳四聚焦”党建创新 助力党建与地勘主业深融合》项目在总决赛现场展演比拼中发挥出色,获得大赛“三等奖”。中煤江南(广东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沈志全应邀出席并为获奖单位颁奖。本次比赛以“党建引领促发展 创新聚力谋突破”为主题,分为“发展提质、服务增效、党建赋能”等三个参赛类别,全省21个地市党政机关以及78家省直单位、中直驻粤单位共4600多个项目参赛。历时近8个月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评选,共792个项目进入复赛,150个项目进入决赛。 近年来,中煤江南(广东局)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党员冲锋在一线”,落实“1258”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体思路,创新性开展“四个六”党建品牌建设,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获得广东省市多个“四强”党支部称号。其中,所属单位勘测设计公司党支部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探索出的“一抓一稳四聚焦”党建创新工作法,为企业改革提质增效和推进高质量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保障作用。下一步,集团公司(局)党委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贯彻落实总局“1158”发展战略,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以及环“两山”示范区建设,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地质+”力量。...
  • 25
    / 11
    近日,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主持完成的8项科研成果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其中,5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项成果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物探测量队认真贯彻执行局党委提出的“113388”发展战略和思路,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差异化发展之路,依托雄厚的物探、测量技术实力,聚焦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能源资源保障、海洋地质”等重点任务,强力推动科技创新工程。该队成立了由队总工程师、总办及单位的业内专家组成的科研领导小组,精准指导、严格把关科研成果,对拟选优秀科研成果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物测队研发了“黄河流域山东段典型场地土壤污染风险梯度管控及治理模式研究”“黄河流域典型能源型城市多介质地球化学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与预测”“黄河下游特大城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和生态网络构建分析”3项科研成果,通过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模型揭示研究区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建立了典型能源型城市多介质地球化学环境健康风险预测模型,为研究区景观格局提供了合理优化建议,为黄河流域山东段典型污染场地的监测识别与净化治理提供了科学指导,为黄河流域能源型城市多介质地球化学环境风险评估预测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服务能源资源保障方面,物测队的4项成果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其中,“被动源地震反射波成像技术研究及其在深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针对实际问题,在弱信号提取、拟炮集偏移计算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了深部矿产勘探风险和勘探成本;“基于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精准化识别厚煤层及其下部隐蔽型构造方法研究与应用”实现了隐蔽型构造的快速、智能和精确识别;“基于雷达遥感的广域采煤沉陷区智能识别与监测评估”对采煤沉陷区雷达遥感智能识别与精细监测评估关键技术进行了攻关研究,为煤矿安全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GB 12950—91)实施效果评估工作”对主要采用炸药作为震源的煤田和石油勘探队伍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在服务海洋地质方面,科研成果“基于多光谱遥感影像的水深反演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针对传统水深测量“费用高”“周期长”“船只难到达的区域测量难”等问题,应用GF-2遥感影像,对底质分类和水深反演的关键技术进行结合攻关研究,从而明确使用条件及范围,形成相应技术体系,提高了水深反演精度。下一步,物探测量队将以此优异成绩为契机,发挥好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聚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持续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能源资源保障、海洋地质等领域担当地质使命,实现创新突破,为以煤田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推动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22
    / 11
    11月21日,省地质院在平江召开万古矿区金矿找矿成果推介会,会上宣布湖南平江县万古金矿田探矿获重大突破,累计探获黄金资源量300.2吨,预计地下3000米以上远景黄金储量超1000吨,资源价值达6000亿元。湖南省地质院党委书记谈文胜,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一级巡视员唐正国,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肖克炎,湖南省矿产资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选祥,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李元卓,新华社湖南分社常务副总编苏晓洲,平江县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鲁勇出席,省地质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拥军主持会议。会议前,11月20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带队赴平江万古矿区金矿找矿项目现场实地考察指导。万古金矿,位于湖南省平江县,坐落于江南古陆成矿带(湖南“金腰带”)的东北部。历经三十载辛勤耕耘,从1991年初次被发现到2010年后在“358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取得重大进展,再到近年来深部找矿的再次突破,万古金矿已成为湖南首个超大型金矿床,全国七大金资源基地之一。省地灾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不断深耕细作并取得了新的重大找矿成果,为湖南完成国家下达的金增储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毛景文院士在万古金矿勘查现场与地灾所技术人员就矿床的成矿时代、构造控矿特征、共伴生矿产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指导,指出今后要加强矿床成因、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等研究工作,进一步扩大找矿空间,同时加强矿床共伴生钨锑矿的研究工作,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会上,专家们对万古金矿找矿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未来的找矿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唐菊兴院士对湖南省地质院在万古金矿勘探中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表示了高度的肯定,他鼓励广大地质工作者坚守使命,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责任感,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唐正国指出,万古矿区区域成矿条件优越,历经三十年的艰辛探索,几代地质人终于取得了这一重大找矿成果。这一成果不仅为金矿的增产与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极大地提升了地区的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潜力。肖克炎进一步指出,万古金矿找矿成果的取得是质的飞跃,这一显著成就的背后是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双重驱动与深度融合。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机制,激发科研活力,同时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与设备,实现了找矿技术与方法的革新,推动了找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谈文胜对各位领导、专家和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集团对湖南地质工作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湖南地质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平江万古金矿的重大发现。他从五大方面介绍了湖南地质的优势,湖南地质是一支历史贡献卓著的队伍,历经72年发现146种矿产,在全国地质科研领域位居前列;湖南地质是一支改革生生不息的队伍,完成结构重塑,拥有顶尖技术团队和平台;湖南地质是一支创新动能澎湃的队伍,年研发投入过亿,科研产出丰硕;湖南地质是一支勇立潮头发展的队伍,国内外布局广泛,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湖南地质是一支文化底蕴深厚的队伍,秉承优良传统,铸就了新时代的地质形象。他指出,万古金矿不仅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找矿重地,也是地质科研高地。在勘探过程中,湖南地质工作者不断创新技术,极大提高了找矿效率。这一成果的取得具有五大意义:支撑了找矿目标,顺利完成了“十四五”增储上产任务,为湖南打造千亿黄金产业完成了勘探目标;带动了产业经济发展,为湖南4X4产业链资源保障提供了勘探保障,助力矿产资源集团黄金产业发展;擦亮了湖南地质品牌,展现了湖南地质找矿铁军的实力,擦亮了地质湘军的品牌;加快了矿山绿色转型,绿色勘探、绿色采选将助推平江绿色矿业转型发展,打造矿业转型绿色发展的“平江模式”;造福了地方民生社稷,项目达产后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将极大地助推地方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了部署要求,谈文胜表示,湖南地质工作者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快增储上产步伐,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矿产勘查新篇章。李元卓指出,万古金矿找矿成果的实现凝聚了三代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与汗水,这份成就来之不易,他向所有辛勤耕耘的地质队员们表达了由衷的敬意与感谢。针对后续的找矿工作,他强调要进一步强化矿业秩序的规范化管理,为矿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并重视资源的高效利用,深入挖掘潜力,以科技创新推动资源利用率提升。同时,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壮大高素质的地质勘查队伍,为国家的资源战略储备与可持续利用奠定坚实基础。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处、矿产资源研究所、重大项目总师办,省自然资源厅,省矿产资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华社湖南分社相关负责人员,平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平江县委常委、副县长,平江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及省地质院办公室、质量技术室、地质矿产室、科技合作室负责同志,省地调所、地灾所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 22
    / 11
    11月19日上午,张掖市甘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勇、甘肃黑河水电实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保江、总经理丁建军一行到我局座谈交流。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德祖,相关局属单位和职能部门同志参加座谈。双方围绕张掖市平山湖勘查区矿业权进行了深入交流,表示将按照政策要求加强协调、加快推进资源开发进程。...
  • 22
    / 11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煤航技术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近日,集团会同中煤地质集团与白银市政府会谈交流,并与白银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白银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延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葛永宏,中煤地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武岳彪,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军虎等出席并签约仪式。座谈会上,吴军虎简要介绍了集团发展历程、产业布局等,重点介绍了集团在甘业务开展、中煤数字科技(甘肃)公司成立发展等情况以及近年来集团积极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举措及成果。他表示,集团与白银市合作空间广阔,希望双方以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为契机,充分发挥煤航地理信息技术优势和中国煤炭地质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优势,推动落实甘肃省《关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为白银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贡献煤航力量。张延保对煤航和中煤地质集团组团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大力支持白银市发展表示感谢。他表示,当前白银市正大力推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双方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双方在矿产资源勘查与规划、生态保护修复、地质灾害防治、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动白银市高质量发展。白银市政府秘书长杨永强,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应急管理局、林草局、经济合作局、白银集团等负责同志;中煤地质集团副总经理施立虎,经营管理部、地勘公司负责同志;集团科技质量部、遥感信息公司、北斗公司、甘肃公司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 21
    / 11
    近日省地调院地环中心成功中标长江重点生态区川滇生态屏障(大理州)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勘查设计、施工总承包(EPC)项目项目投资超4.6亿元该项目是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全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也是我院立足四川、服务全国的又一重大生态修复保护类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实践,为筑牢长江重点生态区川滇生态屏障,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提供强力支撑保障。地环中心迅速组织60余人的项目技术团队开展图斑测量测绘及核查等工作。通过无人机摄影、资料收集、现场核查等方式,对工作区内历史遗留废弃矿山884个图斑进行全覆盖核查,全面了解图斑现状及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为下一步生态修复勘查设计、施工等工作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省地调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的殷殷嘱托,高质量完成勘查设计和施工任务,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与民生福祉、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全力保障大理州生态安全,有效支撑大理州高质量发展,将项目打造成川滇生态屏障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亮点工程。...
  • 21
    / 11
    11月20日,山西焦煤西山煤电2024年劳动工资系统管理员技能大赛在教育中心拉开帷幕,基层单位共 100 名选手参赛。公司副总经理李锐巡视考场。此次大赛分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两个环节。理论考试内容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薪酬分配的行政法规、政策制度,以及山西焦煤和西山煤电关于薪酬分配的规定文件等,通过机试和笔试的方式进行。实际操作重点考核数智化人力资源系统薪酬模块的操作与使用,选手在计算机模拟平台完成薪酬核算流程。比赛按百分制计分,其中理论考试占60%,实际操作占40%。...
  • 20
    / 11
    近日,青海中煤水工环院承揽的两个关键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囊谦县南山H1滑坡治理工程灾损修复项目、果洛州玛多县花石峡镇后山2号崩塌治理工程(标段一)分别通过了州级和省厅专家组的验收。囊谦县南山H1滑坡治理工程灾损修复项目,总投资额为105万元,采用了“支撑盲沟+护面墙+路面硬化”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灾损修复,对桩间土体的垮塌、掉块等变形起到有效控制,达到地质灾害防护目标的同时,减轻或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护了坡脚道路车辆及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2021年地震灾后治理专项财政资金项目,果洛州玛多县花石峡镇后山2号崩塌治理工程(标段一)总投资额为151万元。该项目主要采用挂设被动防护网及危岩清理等治理方案,通过人工开挖基坑、运输材料、挂设被动防护网、人工清理危岩等工程,防治地震灾后的次生灾害发生,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下一步,水工环院将在地质灾害治理领域不断创新,努力打造行业标杆,为青海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 20
    / 11
    11月15日,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在广东科学中心圆满闭幕,地质局矿调院职工宋扬代表宁夏参赛,荣获三等奖。此次大赛以“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由科学技术部主办,共历时3天,来自全国各地的74个代表队、247名选手通过多元化讲解形式与多媒体展示手段让公众身临其境般感受科学知识的独特魅力。大赛中,宋扬精神抖擞、沉着冷静,在“我秀科普”环节,利用1分钟展示个人进社区、进学校、进项目部开展科普工作的故事;在讲解环节,以《能榨出油的石头》为题,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油页岩的形成、分布及开发利用前景,让大家对油页岩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充分展现了地质人的风采,有效展示了地质局在科普工作方面的成果。下一步,地质局将进一步丰富优质科普内容创作,鼓励职工广泛参与科普宣传,多方式展现地学魅力,满足公众对更多元、更丰富科普内容的需求,为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