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 24
    / 12
           12月18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携手张家川县伊味思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甘肃云凤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在张家川镇瓦泉村举办了爱心助学捐赠活动。       活动为马鹿镇长宁小学、张棉乡张棉小学、川王镇海湾小学等432名小学生捐赠护眼小台灯432盏;为张家川镇瓦泉小学、堡山小学各捐赠1000元助学金;为贫困户的孩子捐赠学习用品及衣物,总计价值2.5万余元。捐赠仪式现场,几家受捐学校负责人对总局和爱心企业的善举表达了敬意与感谢。此前,总局2位第一书记还通过中央统战部扶贫驻村第一书记,为2个挂职村小学的孩子们从佛山爱心企业协调争取了372双棉鞋,价值1.86万元。       总局党委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积极组织所属单位及社会资源开展各类教育助学活动,促进张家川县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据统计,两年来总局机关及所属单位捐赠了书包文具、图书、文体用品、电脑、助学金及校服等物品,共计30多万元;争取系统内职工爱心捐助及社会爱心企业对全县贫困家庭的中小学生进行资助;协调社会有关单位捐赠图书、学习桌及爱心助学包裹等各类物资共计42万余元。...
  • 24
    / 12
          11月30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公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有关事项的通知》,中煤长江地质集团获得“双百行动”三项制度改革评估A级,并予以通报表扬。      自2018年入选“双百企业”名单后,中煤长江地质集团制定“双百行动”工作方案,重点围绕“五突破一加强”,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举措。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完成董事会组建工作,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组织机构已实质性运行;所有制改革方面,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对部分企业实施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整合重组方面,顺应小事业大企业改革方向,以专业化、产业化发展为纽带,调整组织架构,强化企业运营;三项制度改革方面,突出对各单位完成任务指标的刚性要求,以业绩贡献为导向,加大对经营者薪酬激励力度。深化总部机构改革,调整管理和技术岗位设置,树立鲜明的能力、业绩和贡献导向,出台激励政策,加大社会成熟人才引进。      集团公司将以此次表扬为动力,进一步推动各项改革工作扎实落地,确保“双百行动”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 24
    / 12
          近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第七次科技大会在邯郸召开,全面梳理总结了局“十三五”期间的科技创新成果,提出并明确了新时代科技发展路径。      “十三五”期间,一勘局把科技创新作为动力源泉,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取得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相继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承担总局Ⅱ类科研项目2项,完成局自立科技攻关项目(Ⅲ类、Ⅳ类科研项目)5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及成果奖16项,获得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项,其他级别科技奖29项;局属3家单位获批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局及所属单位累计获得知识产权95项;科技人员累计发表核心刊物文章57篇。       总局首席专家组组长王佟在会上表示,一勘局为推动总局科技进步和加快煤炭地质科技研究步伐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总局打造“世界一流地质与生态文明建设企业集团”作出了积极贡献,要继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总局“11463”总体发展战略和总局“11410”科技发展思路,抢抓机遇,把科技兴局、科技兴企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会议明确了一勘局“12345”科技发展路径:坚持围绕科技创新服务经营、支撑发展、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科技工作中心任务;抓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以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科技进步工作的第一决策者和领导者,以企业总工程师为核心的科技管理体系,以各单位技术部门、创新团队为载体的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建立树状的技术中心运作体系,形成和完善技术开发创新体系,依托项目,面向基层,以互联网为基本平台,以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技术信息管理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科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力度,科技进步监督和考核机制建设,科技交流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与改革发展相结合,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科技创新与推广转化相结合,科技进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科技进步工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等9名专家,围绕“中国能源现状分析”“CNKI知识服务与知识管理助力地质行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煤炭行业生态修复现状及发展前景”“厚煤层高效膏体充填开采关键装备与技术”等内容进行了授课。      会上,一勘局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授牌,河北工程大学产学研基地揭牌,与中北大学、中国知网、枣庄市市中区、福建华虹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表彰了“科技创新先进单位”“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优秀论文奖”等,“科技创新先进单位”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 24
    / 12
           近日,陕西省职工创新技术协作中心、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劳动竞赛委员会、陕西省能源化学地质工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文,命名表彰了2020年“陕西产业工匠人才”。煤航集团航测工程分公司数据生产室高级技师杨昱红获此殊荣。       参加工作26年来,从最初的模拟时代到现如今的数字化生产时代,杨昱红一直坚守在航测生产一线,参与了国内26个省市的测绘任务,20多个项目先后获测绘工程奖。她始终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师带徒作用为己任,先后获煤航“青年岗位能手”“先进生产工作者标兵”等多项荣誉,为航测局航测内业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此次获评“陕西产业工匠人才”也是实至名归。       据悉,此次表彰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壮大陕西工匠人才队伍,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经各基层单位推荐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各省级产业工会和陕西省职工创新技术协作中心研究决定,命名张晨光等91名同志为 2020 年“陕西产业工匠人才”,颁发证书和奖牌,并按照 规定给予奖励,用于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等活动。...
  • 23
    / 12
      (经营管理科 苟钊 报道)近日,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勘队编制的《额敏县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方案》在北京顺利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专家评审,翟广庆队长带队参加评审会议。该项目是综勘队受塔城地区额敏县人民政府委托实施的首个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参评的项目,同时也是自治区第一个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对于探索新疆煤矿区的生态环境修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额敏县境内的煤矿属铁-喇矿区,煤层深厚,煤质优良,但随着长期的开采,已于2008年后全部关停。大规模的煤炭资源开发导致当地遗留了大量的采煤沉陷区、露天采坑和矸石山,并伴有煤层自燃现象。为保障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修复生态环境,2020年9月综勘队通过收集资料和现场勘查编制了《额敏县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方案》。方案结合当地采煤沉陷区沉陷规模、威胁范围、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进行编制,规划至2023年通过开展沉陷区居民避险搬迁项目、生态修复、煤田灭火、环境整治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以及接续替代产业平台项目四大工程,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实现当地的高质量发展。打造一个经济活力涌现、开发统筹有序、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生态环境良好的富饶秀美幸福和谐额敏。      该项目是在疫情期间经过额敏县政府相关部门和综勘队精诚合作,线上线下协同工作,经反复修改共同完成的。目前该方案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为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基础。...
  • 23
    / 12
          近日,河北煤田地质局新能源队检测中心与邢台市永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邢台市信都区新营社区城中村改造14-25#楼、沿街商业及幼儿园绿建专项节水(测漏)测评合同,施工面积达4.7万平方米。      此次施工主要是将该区域中12栋楼的所有管道进行查漏,对漏水点精准定位。检测中心与相关合作单位迅速调集20余台管道漏水检测仪、地下水管查漏仪展开作业。由于此次施工还包含公建、地下车库、储藏间、设备用房、人防工程及给排水、供热、供电、供气、消防等设施,测评难度较大。      技术人员与工地现场人员密切配合,力争在10天内完成测试任务。通过此次施工,达到学习技术,历练队伍的效果。...
  • 21
    / 12
           12月17日至18日,由山东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与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举办的日照海洋地质院士工作站院士聘任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日照举行。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院士李乃胜,中国海洋大学、泰山学者李广雪教授以及院士专家团队成员,日照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郑德庆,局党委常委、副局长赵广金,日照市政府副秘书长钱建德,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仲强出席聘任仪式。       郑德庆、赵广金分别致辞,向李乃胜院士及专家团队,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赵广金为李乃胜院士颁发了聘书。       郑德庆表示,院士工作站自成立以来,为日照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日照市委、市政府将全力为院士工作站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希望通过加强和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充分发挥海洋地质研究工作在资源开发、生态文明建设、地质灾害评价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为日照海岸带建设、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治理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为促进日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赵广金表示,近年来,省煤田地质局坚持“科研带动、由浅入深”的工作理念,在海洋地质、清洁能源、生态地质等领域,围绕日照市的发展做了一些工作。下一步,要紧紧围绕院士工作站发展定位,在沙滩侵蚀淤积演化机理与修复保护技术应用研究、海岸带生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清洁能源形成机理研究与开发应用、海岸带地质环境数据信息系统构建等领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为日照“蓝色之城”“旅游之城”建设以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李乃胜表示,将以服务国家海洋战略为己任,带领专家团队结合日照海洋地质和生态实际,致力于海洋生态及海洋地质工作研究,并在各大海洋科研机构的鼎力支持下,为日照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特色产业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同时,要将院士工作站发展为海洋地质科研专家的“加油站”,架设起各大科研机构同日照市、同省煤田地质局开展深层次合作的桥梁,共同为日照市海洋地质、海洋产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术报告会上,李乃胜作了题为《解放思想,融合学科,把创新写在海洋上》的学术报告。中科院海洋所董冬冬研究员就“海洋地震勘探技术进展”、中国海洋大学乔璐璐教授就“南黄海水文动力环境”、中国海洋大学丁咚副教授就“海岸带测绘技术进展”、中国海洋大学徐继尚副教授就“海岸带沉积环境”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科学技术局、海洋发展局、生态环境局,局科技与对外合作处、第一勘探队相关负责同志及院士工作站工作人员参加仪式并听取学术报告。...
  • 18
    / 12
       12月12日,山东煤田地质局所属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与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研究院举行。局党委常委、副局长徐志强,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张庆松出席签约仪式。签署合作协议   徐志强对张庆松一行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山东大学多年来在隧道抢险救援、城市地质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介绍了我局基本概况以及近年来业务领域拓展、制高点建设等情况。他说,我局党委高度重视与高校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合作模式,建设了多个产学研合作平台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科研攻关,取得较好的成绩。研究院科研氛围浓厚,创新精神强,拥有较多的工程项目和先进的仪器装备。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拥有多学科技术人才,研发能力强,希望双方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建设、人才培养、科技项目申报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为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张庆松表示,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与研究院拥有良好的合作传统和优越的地缘优势,业务工作具有很多契合点,合作前景广阔。他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入交流探讨,加强人才培养、科研机构建设等工作,通过科研平台申报科技项目,提升科研水平;依托工程项目开展技术攻关,真正从项目现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推陈出新,开创科研新高地。   局总工程师及研究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签约仪式。...
  • 18
    / 12
      近日,第三届“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评选结果揭晓,由中煤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佳景美食城项目BIM施工管理》荣获铜奖。  《佳景美食城项目BIM施工管理》以项目为依托,为集团公司BIM+智慧工地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为储备培养BIM技术人才积累了技术经验,对于集团公司建筑信息化(BIM)技术深入、广泛开展具有重要激励作用。  “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是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的全国性BIM专业技术大赛,赛事为推进BIM技术在建筑信息化发展应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 17
    / 12
           12月7日,“学习强国”平台开始对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建设现场进行实时直播,通过直播画面可以看到由中煤地质总局水文局勘查院承担的“奥运级别”的大型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如意大道两侧山体支护区边坡生态修复项目进展情况。         作为2022年冬奥会地标性建筑的“雪如意”正在加紧施工,并将于12月19日盛装亮相。目前,如意大道两侧山体支护区边坡生态修复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效果美观齐整、自然和谐,并通过网络直播这种新颖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雪如意”将168米长的赛道“架”在了空中,从侧面看去,宛如一座身形柔美的“高架桥”,两侧的整个山体支护区在视觉上把整个建筑“撑”起来,治理工作尤为重要。勘查院在山体支护区边坡生态修复中注重与“绿色奥运”理念相结合,将两侧边坡作为“绿叶”衬托跳台,同时保证了原地表径流路线与生态廊道不被阻断。治理前治理后       为了打造符合奥运标准的精品工程,在区域边坡治理上,水文局勘查院稳扎稳打,以科技为名片,以创新为突破,采用先进的边坡主动防护系统,抑制浅表层岩土体的变形移动或运动,有效缓解了各种自然营力对坡面的侵蚀作用。标志着水文局在生态环境治理上领域迈出坚实的一步。       即日起,“学习强国”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全天候观看“雪如意”施工现场的实时画面,记录水文局生态修复工程的发展与变化,提前感受冬奥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