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3800米的天山冰川堆积区,一场地质勘探的技术革命正在悄然上演。2025年8月,能源地质东煤一0一队公司在新疆和静县古勒扎艾肯北铜矿普查项目中,创新运用无人机吊装技术,成功攻克高海拔复杂地形勘探难题,为地质勘查行业树立了高效绿色勘探的新标杆。
轻装简行:构建极地作业“零干扰”保障体系
天山腹地,陡峭的山坡上不见传统勘探队伍浩浩荡荡的施工场面,也没有为设备运输而开辟的盘山便道。项目组构建了一套极具创新的极地作业保障体系:以林场检查站作为物资枢纽,无人机中转站精准衔接,技术人员轻装徒步,通过2G网络与卫星电话构建起立体通讯网络。这套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脆弱高原生态的干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轻足迹”勘探。
空中力量:无人机集群协同作战
面对重型设备运输难题,项目组创新采用“如虹250公斤级无人机+大疆T-100无人机”组合编队。这些“空中大力士”精准吊运EGR-800型模块化液压钻机部件,在险峻的山地上空编织出一张高效的物流网络。原本需要数日才能完成的钻机搬迁工作,现在仅需数十分钟即可完成,单台钻机搬迁成本降低40%,搬运时间减少80%,同时消除了险峻地形作业的安全隐患。
绿色勘探: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之道
这项技术的突破性意义远超效率提升本身。无人机仅需5米直径起降区域,相比传统需要开辟1.5~2米宽施工便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地表植被和山体结构。在生态脆弱的天山地区,这种“最小干扰”的勘探模式,为高原矿产勘查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解决方案。
本次无人机吊装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解决了具体项目的运输难题,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勘探模式,为西部复杂地形矿产勘查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模板。在未来的项目施工中,东煤一0一队公司将继续秉承科技赋能理念,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在项目施工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地质勘探向高效、安全、绿色化发展,为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解锁深埋地下的资源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