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
阳霞项目地貌 新疆阳霞煤矿卡达希一号矿井勘探项目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能源工程,承载着年产能120万吨的战略使命,却深陷天山南麓海拔2000米褶皱山脉的复杂地质环境中。作为青海中煤承接的最大勘探项目,青海煤炭地质一0五勘探队肩负特殊使命。这支被誉为“高原雄鹰”的专业队伍,深知每米钻探深度都关乎新疆能源版图的战略布局,每段岩芯样本都检验着地质勘探技术的攻坚能力,如何在“血液干涸”的勘探禁区激活现代化钻探设备成为决胜关键。 在解决供水水源、方式、管线铺设及成本增加等难题过程中,项目临时党支部和青年突击队党员、技术骨干主动担当,带头攻坚,通过“三步走”方案成功破解供水困局。 一 深入调查工区水源,解决供水水源问题 水源实地调查 项目组对勘探区周边水源展开实地调查,发现区域内主要存在两条沟谷与两条河流,塔克玛扎沟横穿矿区中西部,沟底海拔1325-1350米,虽有冰川融水形成溪流,但两岸峭壁裸露,植被稀疏。党员先锋队实地踏勘发现,雨季极易爆发泥石流,无法保障稳定供水,与其相邻的卡达希沟属季节性水道,仅在融雪期和雨季出现短暂洪流,同样存在山体滑坡风险,排除作为水源可能。东部阳霞河流量充沛,但受限于险峻地形,200米高差的陡崖使供水管道铺设异常困难,经青年突击队多次实地测绘验证,确认仅能为个别条件允许的钻孔提供水源,无法满足矿区全域需求。西部边界的塔拉克河展现显著优势,该河自北向南流经矿区,与开阔河谷的稳定流量形成鲜明对比,尽管枯水期流量有所下降,但其斜切地层的走向特征降低了施工难度,成为最优供水选择。 综合地形与道路条件,项目临时党支部确定塔拉克河为钻探工程主力水源,阳霞河作为东部钻孔的应急备选。 二 强化理论分析与实践综合检验,解决供水方式和成本增加难题 管线检查 面对矿区400米落差和复杂地形,临时党支部带领技术团队打响供水保卫战。经测算,20台钻机每日需800立方水,还要克服相当于40公斤重物压指甲盖的4Mpa水压。党员干部带头攻关,白天翻山越岭测管线,晚上核算数据发现“单级供水根本行不通!”“混合式供水是出路”,支委会连夜讨论方案,党员突击队分头行动,在山顶设减压站化解“高压炸弹”,利用沟谷地形架设重力流管道。为防漏水,党员先锋队每日徒步数十公里检查管线,技术组创新采用“压力补偿装置”,让末端钻机喝上“稳定水”。经过连续奋战,红色党旗飘扬在33公里供水线上,这套“重力+压力”组合拳,保障了钻探大会战顺利推进。 三 综合影像与实地踏勘结果,破除地形限制,解决管线铺设难题 管道铺设 根据建成的特殊地形供水网,技术人员通过遥感影像资料规划出主供水线——从塔拉克河向东延伸至15号勘探线,同步建设两条南北向支线连接阳霞隐蔽致灾项目,形成覆盖16号线以西所有钻探点的供水网络。针对山区复杂地形,创新采用“高压管+普通管”组合方案,在陡坡段使用抗压管材,平缓区换用常规管道,并在关键节点加装重力流调流器13个、压力流止水阀(水锤消除器)4个。20多名施工队员在党员先锋队的带领下,冒着40℃高温翻越悬崖峭壁,累计落差超过600米,最终实现零事故竣工。经多轮压力测试,3级泵站与供水点全部达标。如今汩汩清流正通过这条“挂在崖壁上的血管”,为34个勘探机组持续输送水源,保障了矿产勘探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 新疆阳霞卡达希一号项目组通过临时党支部的引领,创新实施“三步走”供水方案,构建三级泵站联动体系,党员先锋队与青年突击队昼夜奋战突破施工瓶颈,铺设33公里供水管线,形成日供水量超1000立方米的立体化供水网络,实现钻机全面进场,推动矿区勘探工作迈入规模化实施阶段。